清光绪年间,苏城私家园林如群星散落,大小有数百处之多,其中阊门外留园与城内马医科曲园,风格迥然不同,却有着特殊的关系。曲园主人俞樾是清末一代朴学大师,被学术界誉为20世纪的一座高峰。留园造园艺术高超,园 林精美绝伦,被誉为全国四大名园之一。这名人与佳园的交融,留下了一段佳话。一样科举路不同曲园、留园两位园主人都已届古稀之年,同有退隐林园寄情山水之志,从而成为密友。可宏敞华丽的留园和简陋朴素的曲园,显示了两位主人不同的人生经历。
留园主人盛康,字勖存,号旭人。与李鸿章一同中举而为好友,李鸿章升官有术,位高权重,盛康依附于他,官运也算亨通,长期掌握一省的财政大权,官至杭州道、臬台。其子盛宣怀也依附李鸿章,在官场、商场上更胜其父,既是封建大官僚又是洋务派先锋,创办了铁路、轮船、矿山、电报和银行等,被称为中国商父。
盛康晚年功成告退,又有其子为坚强后盾,踌躇满志地隐居于名园之中。入世后的出世,使他心灵平静而又轻松,并在美丽的宅园中参禅悟道,追求着更完美的人生。曲园主人俞樾,自号曲园,出身于浙江德清书香门第。9岁能文,16岁入县学,24岁中举人,30岁中进士,以“花落春仍在”富有新意的诗句,得当时主考官曾国藩赏识,并受咸丰皇帝亲自召见。才高必然招嫉,35岁时,俞樾简放河南学政。为官二年,就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而被罢官,早年的挫折令俞樾厌烦官场,从此寓居苏州,潜心学术。
俞樾和朝廷要臣李鸿章为同科进士,又同受曾国藩赏识,当俞樾贬官回苏而身处逆境时,李鸿章当时任江苏巡抚,特聘俞樾担任苏州紫阳书院讲席,在俞樾的学术生涯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俞樾先后主讲过紫阳书院、杭州沽经精舍、德清清溪书院、菱湖龙湖书院。海内外慕名求学者络绎不绝,号称“门秀三千”,国学大师章太炎、书画家吴昌硕皆出其门下。他勤奋治学,著述甚丰,有500余卷。
俞樾与盛康一样追求科举成名的人生理想,但他在刚踏进官场之时就遭打击,以致大半生出世治学,甘居清贫。然而,因祸得福,勤奋治学使他满腹经纶,使他的人生达到更高境界而成为一代朴学大师。简朴的生活,艰难的人生,使晚年俞樾的平静蕴含着深沉的凝重,可凝重的宁静更能闪烁出人格的魅力。一如他的曲园小而简朴,形如曲尺,却喻示着“曲则全”的哲理。小园同样能以一草一木展示生命的蓬勃,孤亭、小池一样可引清风飘荡,容月光流洒。一字之别扬美名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盛康将寒碧庄修葺完工,一时“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焕馆,风亭月谢,高高下下,迪遁相属”,以更雄丽的景色独步江南,成为吴下名园之冠。
佳园贤主,一时成为姑苏文人雅士的寻诗地,风流裙屐的登临处。“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而都人士女亦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阊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于是,留园常有诗歌美文的觞咏,飘荡在清波上、秀亭中;佳音妙曲的弹奏,回响在林杪间、白云边,使景色升华,韵味无穷。此时,盛康在无比的欣慰与得意中,欲为之作记。可请谁来当此任?俞樾——盛康脑中一下子浮现出这熟悉的名字。俞樾既是才高学深的大学者,又亲睹留园建成,是留园的座上客,于情于理此任都非他莫属。于是恭请俞樾作《留园记》。
文中首先介绍了留园前主人的寒碧庄已被俗呼为“刘园”,描绘了焕然一新的园景,感慨几经兵乱而幸存的刘园“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梗和盛康商得,如袁枚得隋氏之园而易其同音字为“随园”,改“刘园”为“留园”。这一字之改,真是妙不可言,既易被人呼,又合其能长留天地间之意,可谓名符其实,雅俗共赏。俞樾情不自禁地感叹“是故泉石之胜,留以待君之登临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台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息也。岂止如唐人诗所云‘但留风月伴烟萝’者乎?自此以往,穷胜事而乐清时,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似乎造物者对美好的东西有所偏爱,佳园贤士终能成知遇。
留园后又经兵乱而破败不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苏州市文管会、园林管理处(局)逐步修复,今天又以崭新的原貌立于世间,每年吸引着众多游者参观品赏,人们无不感叹此园之精之佳。1997年12月4日,留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保护。留园历经沧桑,终能留下,俞樾泉下有知定将感叹不已。
“一峰礼赞镇林泉”现苏州市第十中学内的瑞云峰和留园的冠云峰,都是北宋末年朱勔在洞庭西山采集的花石纲遗物。因靖康之乱,来不及运走,和瑞云峰等一起被弃置河滨。后为明代陈司成所有,从洞庭西山运至吴县横泾之上堡,渡湖时船沉,瑞云峰连石带座一起沉没湖中,后经打捞,峰石虽起,但座子一时无法找到,遗落于太湖中。陈司成得石后就把瑞云峰等五峰置于堂前,风水先生看后,说瑞云峰形同火字,不利宅主,于是就把峰上部2米多凿去,高仍有l0米余。后来五峰又归湖州董份,董份在运石湖州的途中;又经过太湖,在陈司成以前沉船的地方,船无故自沉,瑞云峰又沉没湖中,董氏就在沉船的地方,筑岸成堤,不料打捞上来的不是峰石,却是以前陈氏遗落在湖中的座子,于是又千方百计派人潜入水底,在半公里之外摸到了峰石,终于龙津合浦,始为完璧。这两次沉石的时间相隔正好是60年,使人感到非常怪异。东园主人徐泰时是董份的女婿,徐罢官回家营造东园时,就从岳父董份处把五峰运了回来,瑞云峰被置于园中堂侧土山之上,徐泰时的女婿范允临说此峰每夜有光烛空,袁宏道称峰石妍巧甲于江南。后徐氏衰落,园亦易主,瑞云峰仍竖于东园土山之上,而其他数峰已为民居所围,不知所终。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80年),瑞云峰被移入织造府行宫(现第十中学),供皇帝南巡时玩赏,而冠云峰因过于巨大及周围民居太多而见遗。至刘恕寒碧庄时,也因冠云峰四周有民居数百家围绕,无法搬移,只能在自己园林东面筑楼观望。庚申(18仍年)之乱后,冠云峰前数百户人家的住地因战乱已化为荒烟蔓草,而峰石仍巍然独存。
清光绪年间盛康得留园后,赏其难得的形貌,惜其冷落的遭遇,下决心花了一笔可观的资金增辟东部,把冠云峰围入园中,并以此石为主景,建楼、造亭、开池、种树,形成一特殊的以石为中心的景区,此事成为当时苏城的美谈。文人雅士纷至道贺,当时相国张子青亲自书写“奇石寿太古”赠与留园。俞樾作《冠云峰赞有序》,序中介绍了冠云峰的简况,并以四字一句的古诗形式,描绘了冠云峰“如翔如舞,如伏如跧。秀逾灵璧,巧夺平泉”的姿韵,歌颂了奇石贤主的相知之缘,表达了“人石同寿,永镇林泉”的美好祝愿。此文现刻于“林泉香硕馆”之屏门上。冠云峰从此成为留园的宝物而名冠江南。一唱三叹留墨宝留园的山水,留园的燠馆曲廊,显示了精湛的造园艺术,只有慧眼才能读懂。清末,人们时常看到一位布衣素服、肃庄清癯的长者,手执拐杖,漫步在廊间,伫立于峰前,时而凝神观望,时而频频点头,他就是大学者俞樾。名人佳园感知而发的作品点缀在园林,使园林充满了文学气息。涵碧山房是留园中部的主要建筑,俞樾为此集校官碑联:
惟曰进德焉,修学焉,是在我尔
从此永安吴,长乐吴,盖有天乎
以此和留园主人同慰共勉。
留园东部有家庵,名“待云庵”,是主人悟道参禅的地方。建成时,俞樾为此撰联:
何处白云归,有乡里古招提,步西郊不半日而至
前生明月在,是佛门新公案,言东坡为五戒后身
意在表达园主人盛康与吴地之缘、与佛之缘。
留园东部原有一戏台,这里曾有喜调悲歌的英雄志、儿女情,玉萧笙管的闹春意、愁人曲。俞樾为此作篆书联:
一部廿四史,谱成今古传奇,英雄事业,儿女情怀,都付与红牙檀板
百年三万场,乐此春秩佳日,酒坐簪缨,歌筵丝竹,问何如绿野平泉
以上对联已遗失,可它们和《留园记》、《冠云峰赞有序》等一起被载入史册而长留天地间,永放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