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苏州市行政审批局(以下简称“市审批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强大引领,以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强大动力,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疫情常态化防控和为民服务创新创优“两手抓、两手硬”,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件事”改革、“证照分离”改革,不断加强各级各地服务大厅建设和管理,积极优化“企业登记”和“项目审批”流程,深入实施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全面整合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苏式服务”工作品牌持续打响,努力让企业群众办事“找最少的部门、跑最少的路、花最少的时间、交最少的材料”,为我市加快建设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作出了自身应有的贡献。
一年来,苏州市本级和各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共办理各类审批办件868.36万件,其中市本级办理25.14万件;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成交易项目20990个,同比增长9%,涉及交易金额4245.43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市本级平台完成交易项目8697个,同比减少0.53%,涉及交易金额2232.29亿元,同比增长4.24%;全市“12345”热线平台累计受理各类有效服务需求1264.06万件,同比增长19.72%。2021年全年,苏州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0.47万户,新增注册资本8720.22亿元,其中新登记各类企业12.70万户,同比增长17.8%。至2021年12月底,苏州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74.07万户,同比增长12.3%,注册资本总额达8.71万亿元,同比增长13.4%。2021年,苏州大市范围内投资项目立项共计15158个,投资额16995.42亿元,同比增长22.75%。
2021年,市审批局先后获评江苏省文明单位和苏州市文明单位称号,“一企来”企业服务平台被中央电视台法治新闻栏目专题报道,“12345热线”获评“苏周到”最受欢迎服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跨省通办”项目获评“关爱民生法治行”十佳优秀项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管理平台被评为2021年度苏州数字政府优秀应用案例。市政务服务大厅服务对象满意率保持在99%以上,各窗口收到企业和群众送来锦旗35面、表扬信39封。
一年来,围绕目标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增强为民先锋影响力
1.深入组织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在七一当天集中组织观看“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电视直播,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及时组织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在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内开展以“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新时代”为主题的庆祝建党100周年歌咏比赛活动,并以视频展示等形式对近年来“两优一先”、“最美政务人”、“最美政务服务明星”等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扬。扎实组织“学党史、强素质、增本领”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强国”知识竞赛,进一步强化了全体党员的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意识。
2.全力做好巡察“回头看”工作。针对市委第二巡察组巡察“回头看”期间反馈的11个方面21个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始终以最严肃的态度、最严格的要求,对反馈的问题一项一项进行再梳理、再研究,详细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采取“台账式管理”和“销号制落实”的方式列出整改清单,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确保每个问题的解决都细化到位、明确处室、定实责任,做到能立即整改的及时整改到位,不能立即整改的制定长效机制。同时,采用现场检查、台账查阅、谈话了解等形式,开展了对下属单位的“内巡”,实现了排查隐患、整改问题、促进工作的目标。
3.充分发挥“政务先锋”党建品牌作用。持续推动党建工作与服务创优、管理创新的有机深度融合,发挥“支部建在审批链上”优势,推动形成了“七星美遇”市场准入支部、“并蒂莲”项目建设支部等8个“行动支部”品牌建设。结合苏州10个市、区行政审批局党建品牌建设,精心打造全市政务服务系统“1+8+10”的19个特色党建品牌群体。形成各具特色的“1+2+6”“海棠花红”先锋党建微阵地方阵,做到抓好党建促业务、提升业务强党建。坚持以企业群众获得感为出发点,结合“两在两同”建新功和市领导挂钩联系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的贯彻落实,推出“政银合作在银行开办企业”、“7×24小时政务服务不打烊”等10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其中两个被列为市重点项目),切切实实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真正做到惠民利民为民。
4.加强党建引领干部队伍建设。举办“优服务、促改革、开新局”政务服务综合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提升党员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法治思维。开展“学思践悟强素质、知行合一建新功”政务服务“知行讲堂”专题业务讲座,全方位提升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分批组织党员前往“与时俱进的昆山之路成果展”、周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沉浸式实境教学体验,进一步强化党性觉悟。
二、加快简政放权,扎实推进政务改革便利化
1.加快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全省率先出台《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办法》,组织市级有关部门梳理各条线公共服务事项“省定清单”以及苏州市级以下“个性化清单”,为规范事项动态调整、更新维护提供依据。扎实推进政务服务“只进一扇门”,指导教师资格认定、道路运输资格证、纳税服务等61项社会民生类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做精、做细窗口管理,建立《苏州市政务服务大厅管理规则》、《窗口业务工作管理规范》、《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业务运行保障工作方案》等多项工作制度。完善“问题发现及时整改”机制,优化休息区、展示区、咨询区布局及功能。推进政务服务分中心一体化管理,建立《分中心及专厅建设标准规范》、《分中心及专厅联席会议制度》等配套制度。大力推动全市政务服务大厅适老功能改造,实现四级政务服务大厅“适老服务”全覆盖,录制苏城议事厅“打破数字鸿沟,让老年人消费办事不再难”专题访谈,获得良好社会反响。
2.加快完善政务服务一体化机制。根据《苏州市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建设工作方案(2021-2023年)》,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市“一网通用”统一支撑,推动“1+10”两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打造面向申请人、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统一界面。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重点,研究优化部门内部和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办事流程,着力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构建“一件事一次办”部门协同机制,重点推进13个“一件事一次办”项目。推动同一事项异地可办和无差别受理,梳理出全市通办事项44项,跨省通办事项106项,涵盖公安局、人社局、民政局等14个部门,实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跨省通办”综合窗口全覆盖。依托国家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支撑,全面承接国务院规定的140项“跨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按时序进度推动落地,以区县板块为基本单元,与上海、浙江、安徽、湖南、河南、贵州、宁夏等近20个省份完成“跨省通办”业务对接,累计开展跨省通办业务超过20万次。
3.加快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持续深化政务服务平台与“苏周到”、“苏商通”、电子证照库的改造对接,累计开发、上线“苏周到”热门应用6个,“苏商通”热门服务52个。开通“苏周到”在线申报47项,开通标准化服务专栏,向企业群众全面公布不见面清单、综合窗口事项清单等10类政务服务清单;建设涉企服务专栏,提供助企纾困、免申即享等服务;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业务,推出社会保障等5个方面17项便民服务。聚焦惠企服务,建设企业服务专窗系统,围绕“查、问、办、评”4个环节,提供业务专家在线预约、视频会议等,更好满足企业一对一服务需要。引入统一认证、统一签章(名)、OCR识别和自动回填等技术,搭建全流程网办和智能辅助审批系统,同步增设自助办理存取柜,提供申请材料和批文证照的24小时存取服务。起草《苏州市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实施方案》,梳理出市级审批的事项130项。组织对苏州自贸片区首批赋权的124项审批权限行使情况进行回头看,形成13个开发区省级管理事项需求个性化清单和苏州工业园区拟向省争取35项赋权清单。依据市委编办赋权职能清单,梳理形成新一轮市级部门赋权各区行使的行政权力事项清单721项。持续扩大电子证照广泛应用,编制申报电子证照试点应用场景19个,梳理进驻事项587项、材料1002项,其中210个事项可调用电子证照,涉及材料347项、电子证照6种。全方位打造“7×24小时服务不打烊”,实现苏州市、县(区)、94个乡镇(街道)三级办事大厅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区覆盖率达100%。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发布《苏州市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共计79项。
三、创新市场准入,不断释放经济主体活跃度
1.多方共进,推进登记更便利。会同各相关部门和各地,全面构建企业开办线上“全链通”、线下“一窗式”集成办理模式,实现企业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企业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一窗申请、一表填报、实时流转、即时反馈、一窗领取”,2天办结全流程。全市各地各级服务大厅设置企业开办专窗79个,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办件率已达87%。全省首推“政银合作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窗”,3月18日,苏州全市域“政银合作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窗”项目正式启动,分两批在96个银行网点开设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窗,截止2021年12月底已办理5540件。落实印章补贴政策,从3月1日始,刻章费用补贴从有限公司扩大到股份公司,鼓励商业银行减免银行开户费用。
2.多措并举,推进改革更深入。全省率先实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申报承诺制,明确市场主体在申请设立、变更住所时,在通过“住所产权核验系统”核验的情况下,仅需提供承诺书,不再需要提交权属证明和租赁协议等证明材料,政策出台以来,月均办理超两千户。9月份,全市首例万融时代(太仓)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电子营业执照与电子印章同步发放在太仓落地。完善企业注销程序,推进企业注销网上一体化平台建设,简易注销拓展到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各类市场主体分支机构。简易注销公告时间由45天压缩为20天。2021年全年,苏州已办理简易注销企业20239户,占注销企业总数47333户的42.76%。
3.多管齐下,推进准营更规范。积极沟通民政部门,推进修订《苏州市道路、住宅区和建筑物(群)地名命名更名规则(试行版)》,解决部分住宅区项目选用通名难的问题。对教育康复机构资质等工作开展部门间会商,履行对县区相关审批事项的业务指导,联系协调民办学校审批。积极响应落实义务教育“双减”和规范民办学校发展政策的工作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关于做好清理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名称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推动市域内校外培训机构、义务教育民办学校的规范审批管理。对包装装潢印刷、交通物流经营许可、货物代理货运信息服务经营许可等事项实施告知承诺办理,药品经营许可事项审批时长由原先的25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提速60%。探索零售药店药品器械审批“一件事”办理,完成政务服务网旗舰店一件事申报端系统和联办审批系统基本完成开发进入测试。
四、优化项目流程,积极构建工程审批快通道
1.不断完善工改平台。作为苏州市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牵头单位之一,市行政审批局积极会同住建、资规等部门,推进工改平台市本级及各市区“1+10”体系建设,落实项目立项审批事项在苏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管理平台“全流程全覆盖”运行,并在运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进系统。同时,围绕立项用地规划许可等四个阶段,建立“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多方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办事便利度、减少了申报材料、缩短了审批时间。积极探索电子印章在工改系统中的应用,实现批文证照在线签发、部门共享。
2.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实施施工图免审项目事中事后随机抽查机制,实现施工图报审“不见面”和“多图一审”、审图成果多部门共用。推进5G基站建设审批“一件事网上办”,实现“一次性规划、一平台受理、一次性踏勘、一揽子审批”。将项目建议书批复作为审批依据,推进属地项目资金管理、设计施工、用地管理、评价审批4条线并行推进,大量节省了办理时间。对标全国、省内先进地区,不断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针对不同类型项目分类审批,进一步提升审批速度,目前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均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实现“即办”,审批时间压缩比例超过70%。全面做好项目立项工作,为市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开通“绿色通道”,提升办事效率。
3.稳步做好事项调整。推进水、电、气、信、视等建设项目报装服务进驻政务服务大厅“一窗受理”,实现项目审批系统与供水、供电、燃气、通信、广电等市政公用服务系统互联互通。根据《市政府关于调整市行政审批局部分行政权力事项的通知》(苏府〔2021〕36号)文件精神,经过沟通协调,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不含入海排污口设置审批,不含辐射建设项目)”和“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审批”〔现名称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省市县)”〕2项行政权力事项于8月1日起划转至市生态环境局。
五、整合公共资源,努力加快交易全程不见面
1.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加快。依据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统一市域内市场主体库注册共享,实现投标企业在市域范围内的“一次注册,全市通用”。通过和“电子营业执照”、电子证照库等数据库对接,为投标企业提供便捷化的平台服务。搭建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区一体化”监控平台,突破各地不同的监控平台限制,实现全市范围内所有交易场地监控资源可视。推进建设工程和政府采购项目的数据汇聚,逐步实现全量数据的实时汇聚。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立法立项工作,制定立法立项计划实施方案,成立《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立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立法调研。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苏州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
2.不见面交易范围进一步拓展。对标全国先进地区,推出完善“不见面”管理制度、扩大“不见面”覆盖面、强化信息化保障和提升精细化服务等四项举措。4月份,完成了“不见面”开标室改造,实现所有开标室都具备“不见面”开标功能。5月份,上线“不见面开标大厅”系统,组织对相关代理机构、招标人及投标人的培训,并在网站上传帮助手册供交易主体下载学习。下半年开始,“不见面”实际开标率逐月攀升,截至2021年12月,开标项目总计2166个,其中“不见面”开标项目1888个,“不见面”开标率达到87.17%。积极推进电子保函业务,协调银行机构与新点软件的系统对接进程,帮助各银行机构保函系统通过测试项目上线。
3.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提升。印发《苏州市集中采购评标专家抽取指引》,规范评标专家抽取,保证评标结果的公平、公正。印发《苏州市政府集中采购开评标现场应急预案》《苏州市政府集中采购内部管理办法》,制定应急预案,切实维护开评标现场秩序。与公证协会联合印发了《苏州市公证人员现场管理办法》,使公证人员现场行为有标准可参考、有规定可处罚;与市财政局、市国家保密局联合印发《苏州市级涉密政府采购项目操作规程》,规范苏州市涉密政府采购项目管理,保证涉密政府采购项目的顺利进行。
六、推动热线归并,精心打造便民惠企总客服
1.聚焦热线归并,实现一个号码服务。配合市政府成立热线归并优化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热线归并优化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和热线发展重大问题。印发具有苏州特色的实施方案,明确10方面工作重点,36条热线归并清单以及30项重点任务,确定责任部门与时序安排,形成政府办总牵头、各地各部门协同推进的良好态势。按照“先易后难、分批实施、一线一案”的原则,确保热线归并平稳过渡,服务质量不下降,先后分4批推进23条热线归并工作,并对归并清单外本地设立的热线全部取消号码,最大程度实现“一个号码”服务。
2.聚焦群众关切,办好每项民意诉求。贯彻落实市民意诉求办理专题会议精神,配合市政府起草《加强民意诉求办理工作意见》,印发《进一步优化答复规范缩短办理时限的通知》,优化完善人民网留言板留言诉求办理机制,全力提升民意诉求办理质效。做好“政风行风热线”栏目运行,按计划完成42期,上线单位共计62家,全年有效解决市民投诉咨询、求助等民生问题3997件,问题3815件,办结率达95%。高效承接运行市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电话,建立“多援一”远程协作机制,印发《苏州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大话务量涌入应急预案》,全年累计受理疫情类诉求工单16.39万件。在“寒山闻钟”论坛上线“文明随手拍”功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辟“说到做到”问题反映渠道,积极参与全市“331”治理机制、污染防治、违法建设治理等专项行动,助力苏州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全年共受理“文明随手拍”事项9320条,受理“331”治理机制举报事项10340件。
3.聚焦优化升级,推进平台建设运营。立足全市12345热线“1+5+5”一体化服务特点,升级建设全市统一受理系统,统一精简全市“12345”热线语音导航,升级部署全市一体化呼叫平台系统,实现服务诉求规范化、标准化受理和话务实时监控调度。打造全市12345“一企来”企业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全市各地平台知识库、专家库信息互通共享,助力全市营商环境优化。建立健全“12345”平台信息归集与共享机制,与市“一网统管”平台、市“网格化数据中心”等平台合作对接,为加强网格化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数据保障。积极探索AI人工智能在“12345”平台服务后端流程的探索运用,开发建设智能回访和智能质检功能,大幅节约人工座席投入。依托“苏周到”APP,建设部署全市统一“自助挪车”服务入口,全面分流“12345”热线“2”号键挪车服务需求,2021年11月18日上线至12月底,累计提供自助挪车服务34618件。
七、规范日常管理,全面展示窗口服务新形象
1.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工作。加强办事大厅疫情防控组织领导,科学制定疫情防控方案。作为市安委会成员单位,认真履行好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落实消防安全,积极组织参加消防演练,加强日常检查预防。突出信息系统安全治理工作,印发《局数据官制度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局两级数据官工作制度,全面开展信息系统调研和数据资源清查,编制完善各类资源目录清单,年内累计梳理信息系统11套,政务云服务器86台,信息资源33条,数据项451个。深入推动架构和数据治理,全面完成局信息系统上云和数据资源挂接工作。起草政务服务领域《全市网络安全重点防护目标基础信息库分级标准》,进一步规范全市政务服务条线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要求。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不断增强应对突发网络安全事件的保障能力。
2.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各项重点工作。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参加“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征文活动,积极开展“宪法宣传周”。制定《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和年度普法工作计划,通过局官网“法治政府建设”专栏和政务服务大厅显示屏、电子互动平台及政务服务中心地铁站广告牌,宣传法律法规政策,帮助办事群众及时、准确的掌握新政策。全力做好“十点说法”专题宣传,优质高效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全年共办理行政诉讼案件14件,行政复议案件4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件。我局审结的1件行政复议案件决定书被评为苏州市优秀行政复议决定书。提升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水平,共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0件。完成人大建议7件、政协提案17件的答复工作,处办结果得到申请人、代表和委员的高度认可。邀请请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做《法治思维和社会治理创新》专题讲座,组织全体干部参加“学宪法学党章考法律活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习答题活动。一名同志入选苏州市法学会法律咨询专家库。
3.持续严格抓好日常管理。以建设政务服务“最美窗口”为目标,突出抓好市本级、分中心以及各市(区)政务服务大厅管理。开展第三届“争当改革标兵、创最优营商环境,争作服务先锋、创最亮政府之窗”主题活动和“双月度考核”,工作人员争先创优意识进一步强化。以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城市为抓手,扎实推进了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扎实做好来信来访的处办答复,针对其中属绝大多数的政策类投诉,认真协调相关窗口做好答复,得到了相关诉求人的认可和好评。
4.持续做好政务服务“好差评”。召开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推进会,部署区县开展向基层延伸“好差评”评价工作。拓宽“好差评”覆盖范围,通过江苏政务App、自助终端、短信等方式,畅通线上线下评价渠道。主动对接省“好差评”平台,定期回流评价数据,实现“线上全覆盖、线下全联通、数据全汇聚、结果全公开”。目前,我市已基本实现市、县(市、区)、镇(街道)三级“好差评”评价全覆盖,通过在服务窗口设置平板、评价器和评价二维码,实现现场服务“一次一评”。2021年全年,我市各地政务服务部门累计推送“好差评”评价逾400万件,其中受理的457件整改单已全部完成整改。
2022年,市行政审批局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紧紧围绕《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和我市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大会部署要求,以苏州政务服务二十周年为新的契机,以服务为宗旨,以便民为准则,以科技为支撑,以廉洁为保障,以改革为手段,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一门受理”、“一窗办结”;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加快推进“一件事”落实,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更大力度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和阳光运行,更高水平建设12345政务便民热线平台,持续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学习贯彻上级部署要求,不断抓好党建各项工作。深入抓好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学习贯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政务先锋”党建品牌作用,突出“支部建在审批链上”优势,进一步强化党建品牌群体和党建微阵地辐射作用,加强党建工作和政务服务工作的深度融合,真正形成抓好党建促业务、抓强业务促党建良好氛围。扎实做好廉政风险工作,突出防范重点,健全和细化防控措施,加强风险排查和防范力度,提升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依托政务服务网上平台,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依托江苏政务服务网,打造纵横全覆盖、事项全口径、内容全方位的苏州政务服务网页端总入口。精准绘制政务服务数字地图,推进各地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与苏州市政务服务平台应接尽接。全市范围内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做到标准统一、整体联动、业务协同,实现第二批10个“一件事一次办”,推出第二批100个“两个免于提交”事项。会同市级各相关部门和各板块制定新版的公共服务事项基本清单,实现清单内事项标准统一,全市通办。拓展网上办事广度和深度,延长网上办事链条,实现网上的咨询申报、受理办理、支付签章、送达和评价等的全流程在线办。
三、结合苏州高质量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审批办事流程。大力推广“一照多址”备案改革,优化“企业住所产权信息核验”服务,实行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试点。全面落实全国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做好内资类市场主体设立、变更、注销跨省通办登记。加快推进市域范围高频事项“全城通办”,鼓励各地登记部门探索企业开办全流程“一网通办+智慧审批”,实现无需上传材料、无需人工干预、无需人工审核的自助式操作。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探索“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同步发放应用,推动电子营业执照电子签名应用,不断拓宽电子营业执照的应用场景。围绕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升级工改系统,不断完善各类功能,优化市级立项项目审批。
四、立足“交易系统一体”定位,不断推进资源交易创新。依据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统一市域内市场主体库注册共享。以电子交易系统为基础,通过数据贯标建标用标,运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构建智慧评标系统。按照“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的要求,系统集成电子文件形成、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促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业务、技术和数据的深度融合。围绕“政府采购项目全流程电子化、程序规范化标准化、服务精细化专业化”的目标,推动采购文件范本按照采购标的进一步细化,实现“采购人明确评分标准简易化、供应商编制投标文件快捷化、评审专家在线评标便利化”,全面提升市场主体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便利度。
五、按照整体服务工作格局,不断推动便民热线融合创优。进一步优化热线发展顶层设计,推进我市“12345”热线一体化改革。按照热线归并后全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12+1+N”一体服务新格局,持续做优“12345”热线政务服务“总客服”。深化落实政务服务“一号答”“好差评”等工作,推动“12345”热线与各类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平台、政府网站联动融合,不断创新热线服务与政务服务的融合新举措。深化12345“一企来”企业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重点打造好全市“12345”热线知识库、专家库应用系统,持续推动“专线+专窗”服务模式向板块基层的辐射和衍生,真正做到“大家一起来”,让企业咨询“只到一个窗口、只打一个电话”。
六、围绕重点目标任务分工,不断加强日常管理力度。扎实抓好年度重点目标任务分工分解,做好各类业务专项培训,不断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素质。持续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认真做好进入办事大厅人员体温检测、口罩佩戴、身份核实及有关登记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岗、青年文明岗、最美政务人、优秀窗口工作人员等辐射作用。以持续深入创建文明单位为抓手,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为办事企业群众提供整洁有序、文明规范的优质服务环境和服务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