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苏州市行政审批局(以下简称“审批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中央、省市“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始终坚持“便民高效、廉洁规范”服务宗旨,精心打造“一站式、一窗式、一张网”工作模式,持续推进“不见面审批”制度落实,大胆创新便民利民、为民惠民举措,全面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创新,不断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发展,扎实提升便民热线“一号答”水平,开创了我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工作新局面。
一年来,全市政务服务大厅共办理各类办件约776.5万件,其中市本级政务大厅办理约22.5万件,窗口服务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成交易项目17425个,涉及交易金额4124.3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市本级完成交易项目8878个,涉及交易金额2195.95亿元;全市“12345”服务热线累计受理各类服务需求919.71万件,同比增加32.67%,其中市区335.55万件,同比增加128.72%,“寒山闻钟”论坛访问量1.68亿次,新增注册会员6.87万人,处理网民反映事项13.65万件。
市审批局和便民服务中心均连续第二次获评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得“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机构”,局机关党委及下属党组织获得市级机关十佳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机关十佳“海棠花红”先锋阵地等荣誉,局“股份公司登记自助办理平台”荣获苏州市中心城市科学发展创新奖和“关爱民生法治行”优秀项目。一年来,市本级政务大厅各窗口共收到企业和群众送来锦旗26面、表扬信70封。
围绕目标任务,主要做了以下七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以“强党建”为导向,党的建设取得新成绩
局领导班子和全体党员干部始终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推进机关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为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1.加强理论武装。利用党组中心组、党小组会、全体党员扩大会议以及局办公会等加强理论学习,坚持深研细悟学,原汁原味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努力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做到政治上认同、思想上认同、情感上认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学习党纪党规及条例,使全体党员干部遵守“中央八项规定”更加自觉,执行廉洁自律准则更加严格,真正做到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引导全体党员积极参加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网上学习,做到领导带头、人人参与、学有成效,广大党员中间初步形成了“天天上强国、日日学强国”的习惯。根据年度计划安排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关要求,组织了6批30人次苏州行政审批系统(政务系统)全覆盖的调研活动,实现调研工作走进实地,摸清实情。
2.抓好专题活动。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召开动员部署会、集中授课、专题会议等,确保主题教育的效果。积极配合做好巡察工作,按照市委第一巡察组有关要求,科学筹划、有序推进、边查边整、边整边改,进一步促进了工作、理清了思路。通过组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忆初心使命、展政务风采”主题党日和书画艺术展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党性、丰富文化生活。通过召开“对标找差”专题党组会、党建工作座谈会、党小组会,对全体党员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政治体检”,建强了“政务先锋”党建阵地。
3.强化廉政建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发挥局党组示范引领作用,采取领导领学、讨论研学、活动现学等方式,切实增强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学习贯彻党章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为廉政建设的必修课,举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签订仪式。局党组主要领导带头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到重点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问题亲自督办。班子成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领域、分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通过组织重走“赶考路”党性锻炼实践活动,全体党员的初心意识、使命意识进一步夯实。
二、以“勇攻坚”为突破,政务服务富有新成效
2019年,市审批局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运用科学的改革方法论,认真践行“用户中心、客户评判”理念,强化制度创新、政策集成,加强监管衔接、风险防控,以更大的改革成效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
1.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措施。建立健全“放管服”改革推进机制,成立协调小组,充分发挥协调小组作用,集中解决需领导决策定调的疑难问题,及时扫除工作障碍;建立“放管服”工作进展月报制度,及时了解各地、各部门“放管服”工作开展情况。加大简政放权工作力度,牵头拟制了《关于公布苏州工业园区等14个国家级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清单的通知》等文件,推进220项省级权力精准下放、有效承接。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下发《市政府关于印发在全市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分类逐项制定具体配套改革举措,全面梳理我市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自行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按照全面实行告知承诺制的改革方式,梳理汇总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制事项清单。
2.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全覆盖。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形成线上线下标准一致、功能互补、无缝衔接、延伸基层的政务服务模式。目前,苏州市共梳理“不见面”业务10884项,占比96%,高频事项100%可实现“不见面审批”;全市建成91个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1966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基层实体服务中心实现100%全覆盖。推进基层“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形成事项分类分级处置,梳理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服务大厅办理事项,汇总形成包括民政、人社、卫健、残联、社保等部门总计115项的基层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强化“一件事”改革推进,编制标准化流程和办事指南,对多个部门的审批环节予以取消、归并、压缩;优化窗口布局,建立系统联动、部门协同机制,实现事项全流程标准化办理、运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3.不断规范监督管理方式。全面推行“互联网+监管”工作试点,拟写《苏州市“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实施方案》,11月初完成两级监管数据中心前置机部署工作,省、市、区县三级监管数据中心通路全面测通,我市监管数据上报总量位居全省第一。规范涉审中介服务,梳理发布《苏州市政府部门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升级改造苏州市中介服务超市平台,完成与省政务服务网、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多规合一”联合审批平台和市信用平台等系统对接工作,“中介超市”入驻量不断增多,内容和功能更加丰富。
三、以“促转型”为抓手,审批便民频出新举措
一年来,市审批局积极优化审批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大力推行当场办结、一次办结、限时办结等制度,集中办理、就近办理、网上办理、异地可办的审批举措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
1.市场准入更加快捷。自7月1日起,全面推行企业登记的名称自主申报,取消冠江苏、苏州及苏州各县级市(区)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的名称预核准环节。结合“互联网+审批登记”,积极构建多渠道、多方式的登记注册便利化体系,大力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手机移动申报、银行代办、自助式办照等注册便利化举措。深化企业开办“一窗式”服务,线上提供企业开办专区服务,提供网上“我要办照、我要刻章、我要开户、我要办税”的申报与预约功能,实现全链通平台与相关职能单位的系统对接与数据互通;线下设置企业开办专窗,为有企业开办需求的申请人提供“一窗对外、一次接件、一次送达”的服务。目前,企业开办基本实现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2.转型升级更加有力。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通过公示系统公告清算组信息及注销公告的简易注销方式,努力降低企业注销成本,2019年全市共有13550户企业和4490户个体户进行简易注销。开设企业注销服务专区,实现“一网登录、一次认证、一键预约、一网共享、同步办理、信息反馈”的网上一站式注销服务方式,2019年全市共有135户企业通过该平台办理了注销登记。积极融入长三角“一网通办”试点,实现“一次提交材料、一网信息共享、承诺限时办结、反馈办件信息”的涉企事项在长三角城市群实行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全程网上办理。辅导办理全国首张线上“跨省电子营业执照”,《扬子晚报》整版宣传这一举措、5月23日《中国市场监管报》头版头条刊登。
3.改革创新更加有效。以相城区、吴江区为试点,在全省率先实施“不见面审批”标准化工作。归纳形成省政务服务网、自助终端机、移动终端机、邮政寄递、全程代办等5种“不见面审批”(服务)应用方式。开发股份公司自助登记服务平台并在市、区政务中心布点,实现股份公司登记的“自助办”、“远程办”、“同城办”,全年累计服务企业4740家。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自11月1日起将部分股份公司初审权下放至相城区行政审批局。10月底推出企业登记档案网上自助查询服务,在市本级注册登记的企业,均可登录该系统免费查询、下载、打印企业的注册登记档案。
4.一窗办理更加便民。通过对政务大厅办件窗口进行整合优化,进一步精简窗口数量和工作人员,形成以分类“一窗式”办理为主、专业窗口办理为辅的综合服务新模式。全年共将涉及工信局、体育局等11个部门的122个事项逐步进入综合窗口办理。同时,结合年初机构改革和“证照分离”改革,按事项办理的难易程度以及交接快慢,逐步授权(委托)到位,通过采取数据对接、开通端口等方式,使申请人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申报,综窗和部门之间从受理到核准、发证环节,都采取数据传输方式进行。
四、以“促融合”为主线,项目建设迈出新步伐
市审批局坚持“统筹规划、规划统筹”的理念,推动建设项目科学生成、快速实施、按期开工,采用并联审批、多图联审、联合竣工验收等方式,不断提高审批效能。
1.线上同步审批模式初步形成。推进“多规合一”系统建设,打造市级联合审批“线上一窗”平台。结合“多规合一”总体要求,市审批局认真制定建设方案,下发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表,通过走访调研、召开专题研讨会、技术对接会等多种形式,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进项目建设审批改革。目前,我局承担的市“多规合一”工作的生成管理和联合审批两个平台建设初步建成,市本级24个部门已在系统内开展试运行工作,基本实现了建设项目“网上办理、综合受理、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工作模式。
2.“综合一窗”机制基本运行。结合政务大厅窗口布局调整和新划转事项的承接,项目建设审批线下“一窗”受理模式基本确立,窗口前台受理进行了融合设置,窗口人员配备更加优化,使建设项目从立项阶段、规划设计到施工许可,申请材料更少、审批流程更优、办事体验更好,有效保障了项目建设审批工作的有序办理和改革任务的有力落实。
3.审批工作效率不断提高。通过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阶段、分类细化流程、合并办理事项、调整审批时序、下放审批权限、转变管理方式、公布事项清单、统一资料标准、简化资料准备等多项举措,目前,除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外,政府投资项目从申报立项、选址、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直至竣工验收,审批时间控制在80个工作日内;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控制在60个工作日内;带方案出让用地的社会投资项目及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控制在40个工作日内。
五、以“提效率”为根本,资源交易打开新格局
市审批局根据当前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的新特点新要求,扎实推动资源交易的平台一体化、运行网络化、服务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苏州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1.立足创新驱动,完善交易运作。建立跨省远程异地评标机制,与温州市行政审批与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管理中心签订了远程异地评标合作意向书,共同建立了招投标信息对接、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协调联络等制度,10月16日,合作完成了桐乡至苍南公路平阳段工程(230省道平阳段改建工程)设计咨询项目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创新推出特定时期周六正常开评标服务,每年7月1日至9月1日、11月15日至下年1月10日期间的每个周六(逢法定节假日除外),以及其他需要应急开标的情况,提供周六正常开评标服务。探索竞价新方式,为推动国有企业改制,经吴中区政府的批复,西山中科项目采用招投标方式进行竞价,充分融合招投标模式,取得了各方满意的圆满结果。推动成立国有资产公开市场租赁试点,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对全市全面推广国有资产租赁进场交易发挥了改革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
2.加速线上布局,打造智能平台。推进“不见面开标”升级改造,采用虚拟场景展示模拟开标现场,提升不见面交易的体验感。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与6家银行对接,对所有招投标企业成员开设独立的子银行账户,并对子账户实时监控。实现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促进政府采购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推行工程交易平台电子化,搭建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平台,建立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指标体系及指数67项,提供面向市场主体的服务、面向交易中心的管理和面向监管部门的监管三类实践应用场景。
3.坚持流程管理,规范交易行为。完成限额以下工程项目的整治,通过采取对小额工程项目采用竞争性磋商的采购方式,启用集中报价室,进行全程监控,竞争性谈判项目,采购文件没有实质性改动不再进行二次报价等举措,大大减少了围标串标的可能性。做好隔夜评标服务,目前已为轨道交通5号线、6号线的多个招标项目提供了隔夜评标服务。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不断规范业务工作流程,确保招标、采购业务流程与中心管理畅通流转、无缝对接,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公开、公平、公正运行。启用指纹门禁系统、手机检测通道,开设标书运输专用通道,提供开评标环节“8+N”小时不间断现场服务,进一步规范了现场管理。
六、以“创品牌”为重点,便民热线展现新作为
我市便民服务工作全年紧扣建设“全国一流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总目标,始终紧紧围绕服务群众、服务发展这个核心,不断提升全市政务热线服务水平,真正做到了为民、便民、惠民。
1.打造“贴民心”服务品牌。圆满完成政风热线职能承接和市长上线直播任务。按照全省“政风热线”统一部署,5月17日是我市“市长上线直播”,作为本次市长上线活动的具体负责单位,市审批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强化责任,勇于担当,精心组织,健全沟通网络、明确职责任务、制定工作清单,主动与省政务办、省电视台加强沟通,积极与各地各部门深入交流,确保市长上线直播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上线后,积极会同市有关部门,加强对节目中企业群众反映问题处办情况的跟踪督办,使一大批民生热点问题得以解决,得到了省政务办、市政府、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打造“一体化”服务品牌。加强区域合作,拟定《关于“长三角一体化”有关“12345平台互通互转”业务流程操作规范(试行)》,为便民热线长三角一体化工作开展打好基础。深化分区接听,搭建实施话务监督平台,实现对各板块“12345”话务工作的实时监测与系统管理。升级移车统一受理平台,探索智能化移车服务,全年共受理移车服务诉求515.80万件。强化资源整合,按照“检查促整改,通报提质效”的方式,持续深化各地服务数据的汇聚工作,有效整合全市“12345”的数据资源。
3.打造“高质量”服务品牌。聚焦发展重点,当好政务服务“总客服”,深入开展政务服务“一号答”,为企业群众提供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咨询和协同办理服务,并接受企业群众建言评价,全年“一号答”服务工单5777件。积极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高效完成系统改造和平台对接联测工作,拟定操作流程规范,开通“好差评”回访评价和“差评”督办功能,全年完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回访事项5057件。当好热线服务“裁判员”,深化热线测评,对全市“12345”热线及10条市级大热线的运行情况开展第三方测评,有效促进我市政务服务热线提质增效。贯彻落实“互联网+督查”工作要求,重点做好留言办理、跟踪督办、结果审核、结果反馈工作,全年办结40件。当好政情民意“分析师”,深入推进“政情民意”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形成47期高质量的舆情分析专报,将“民声民意”以专报的形式传递至党委政府,方便各级领导了解社情、把握民意。
4.打造“最专业”服务品牌。全力建设开通“12345”苏州企业服务专线,为在苏企业提供专业、规范、优质的服务,11月开通以来,提供服务4287件。深化平台合作交流,与“iSuzhou在苏外籍人士服务平台”对接,为在苏外籍人士工作、生活解决问题。积极与市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对接合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持续开展“六个一”基层走访工作,拉近党委政府与企业群众的距离,全年提供服务210件。配合“9+1”场所的深入整治,各板块健全通报机制,对重点疑难投诉实行督查督办,全年共受理涉及“331”专项行动举报事项16053件。
七、以“增动力”为目的,日常管理实现新提升
市审批局始终重视政务服务大厅的管理,注重窗口工作人员的能力培训,以秩序的正规促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工作人员素质提高促政府服务形象的提升,努力让“政府之窗”更加明亮、“百姓之家”更加温馨。
1.强化大厅管理。对照新的“三定”方案,市审批局对政务服务大厅的布局重新优化,形成了综合导服、社会事务、公安办证、市场准入和项目建设五大功能区,按照“综合一窗、分类受理”的要求,市场准入、项目建设、综合事务三个“一窗式”服务模式基本确立。初步实现大厅布局科学合理、管理秩序井然,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高。
2.突出日常考核。结合“双争双创”、“双月度考核”评选以及年度评优,对窗口工作人员在行政审批、办事效率、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考评,评选改革创新标兵单位、为民服务先进集体、窗口服务明星和先进工作者。以争创青年文明号为契机,在醒目位置张贴“争创市级青年文明号单位”的创建标志和承诺内容,设立青年文明号监督台,公布单位投诉电话,公示桌牌、胸牌、服务卡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3.坚持真情为民。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强化办事人员的幸福感、体验感,打造温馨祥和、宾至如归的政务服务环境。大厅环境卫生整洁、窗明几净,设施齐全;填单台常备纸、笔及常用资料工具,为办事群众提供方便;导服台工作时间常设咨询人员,帮助指导办事群众指明办事去处、辅导排队取号、了解相关流程。坚持做到窗口工作人员仪表大方,用语文明,表达清楚;接待服务对象办件热情主动、态度和蔼、语气亲切;接受咨询时,耐心细致,告知清楚,从细处微处小处,处处体现“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2020年,市审批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以及“放管服”改革措施,以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和巡察整改持续改进为契机,全力服务苏州优化营商环境和开放再出发工作大局,对标国际先进经验以及上海、深圳等先进地区创新做法,按照“四个最少”要求,紧盯全省第一、全国领先的目标,倾力打造“苏式服务”工作新品牌,为奋力推动苏州走在高质量发展最前列提供最优政务服务保障。
一、持续夯实机关党的建设工程。坚持政治引领,探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的新路径、新经验,从加强党的领导的层面出发,对政务服务全局性重点工作推进的督查督导,逐步形成配套的制度机制。坚持党建创新,打造各基层党支部“微阵地”建设和行动支部品牌;坚持示范引路,培育树立一批为行政审批系统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典型;坚持基层为先,打造“行动支部”一线战斗堡垒群体。继续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全面推行支部主题党日。坚持正风肃纪,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确保对重大工作任务的推进督查,重点围绕巡察整改和廉政风险排查回头看,确保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二、积极深化政务服务“一门受理”机制。除法律法规以及场地有特殊要求的事项外,将所有具有依申请特征的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实行“一门办理”。进驻大厅事项全面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政务服务“一窗受理”新模式,使企业群众只需进政务服务大厅“一扇门”、到“一个窗”就能办成“一件事”。充分发挥“12345”苏州企业服务专线作用,为在苏企业提供更加专业、规范、优质的服务。
三、建立健全基层全覆盖的政务服务体系。按照“一门受理、一网运行、全科服务”要求,进一步加强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实体大厅建设,高标准打造市、区“1+10”的基层“互联网+政务服务”线上平台,完善线上线下联动、覆盖城乡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加强基层社工培训和队伍建设,提升村(社区)代办服务能力。在各开发区内组建专业化代办队伍,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精准化的代办服务。全面建设政务服务自助服务区,打造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政务服务超市。
四、着力压减行政审批流程和办事环节。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减少办事环节,推进“即来即办”,行政审批事项总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压缩60%以上,办理环节减少30%以上;做到能不见面办理的力争做到不见面,需要见面办理的“最多跑一次”。聚集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梳理编制60个“一件事”主题事项, 持续推进“3550”改革向“2330”推进。
五、加快实现政务服务数据信息证照共享。大力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推动企业群众办事服务简易化,凡是能够被法定证照、法定文书、书面告知承诺、政府部门内部核查和部门间核查、网络核验、合同凭证等涵盖或者替代的材料,一律不再向企业群众收取,2020年6月底前,企业群众办事提供材料减少30%以上,全面实施身份证、营业执照等电子证照网上核验免提交。
六、不断推进政务服务管理法治化制度化建设。围绕“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积极开展立法调研工作,推动地方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修订,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大制度执行力。改进双月考核、日常督查和第三方测评工作机制,加强业务条线的法治指导与调研督查监督。有针对性地开展行政审批改革和窗口服务培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注重各类业务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实现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培养能适应多个岗位的全能型干部。继续开展“争当改革标兵、创最优营商环境,争作服务先锋、创最亮政府之窗”(简称“双争双创”)年度主题活动,在全市政务服务系统持续营造“创先争优”良好氛围。
七、全面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体化运行。持续推进市县(市)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真正打造市县(市)一体、统一高效的苏州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有序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应进必进”,分阶段、分层级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等环境类资源进入平台交易;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制度,制定更加完善的苏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标准,积极探索基于5G的业务应用场景,真正做到使用智能化技术服务市场主体。助力苏州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力度,推进涉外企业知识产权数据库建设,打造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激励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
八、切实提升政务热线平台服务能力。继续办好政风行风热线平台,不断放大政风行风热线品牌效应。按照全面打造一体化政务服务“总客服”和“好差评”要求,完善咨询投诉“一号答”服务体系,积极推广应用“电话专席+大厅窗口”联动模式。 优化全市“1+5+5”服务格局,调整座席管理模式,强化调度管理职责,有效促进“12345”平台的转型升级。做好企业服务热线和服务专窗,实现企业服务诉求的本地化接收、协同处理、限时办结。印发《关于加强“12345”苏州企业服务专线建设的方案》,做优做强“知识库”,建立健全“专家库”,真正为党委政府施政决策提供服务,不断促进我市政务热线提质增效。
苏州市行政审批局
2020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