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特殊的任务安排 一颗炙热的心
“区政府在昆山设立了接驳专班,负责转运境外入境人员定点集中隔离。经慎重研究,单位考虑派你于明日前往志愿服务。鉴于此次接驳任务的风险性、重要性与紧迫性,特征询你的意见。”每每被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的温暖故事所感动,内心总是涌动着加入这支抗“疫”队伍的澎湃热血。在武汉大学求学七载,武汉早已是我心中的第二故乡。此次疫情突发,武汉遭重创,全国受影响。去年6月毕业典礼上的雨中万人大合唱,犹历历在目。未曾想,分别不过一年,本是三月芳草美,“珞樱”缤纷,却独自凋零;山河依旧,却黯然失色。悲痛于心,付之于行。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关键时期,亲赴接驳一线,参与疫情防控,自是作为一名青年干部、一位选调生、一个珞珈学子的我不可推卸的职责所在。有感于此,3月26日收到此次特殊的任务安排,则无丝毫犹豫,毅然奔赴前线。
一张温热的工作证 一份无悔的青春付出
接过工作证的那一刻,手心倍感温热,而内心却不由得紧张起来。因为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工作交接,更意味着信任与责任。接驳工作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却绝非易事。由于人员少、工作量大,我身兼多职,既是联络员,又是管理员,更是负责人。我须24小时紧盯联络群,生怕错过任何重要信息,只能断断续续的碎片化休息。一有接驳任务,及时唤醒司机师傅与随车医护,带上各类物资,仔细穿戴好防护装备,一切准备就绪则出车前往。整个过程不能有任何纰漏与延迟,确保接驳工作的安全性与及时性。由于乘客组成不固定,接驳任务没有时间表可言,出车任务随时发生,且通常在凌晨进行,体力消耗无疑是巨大的。当前境外疫情形势严峻,此时前往接驳入境人员,心里亦有过恐惧。但每每看到胸前鲜艳的“吴中”贴标与工作牌,一份责任感与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一切顾虑也随之烟消云散。行车途中,内心反复“演练”着接驳过程的具体环节——查看移交记录表,确认入境人员,填写旅客登记表,对接隔离酒店……往返一趟至少五个小时,却如眨眼般紧凑、飞快。一趟接驳任务完毕,困倦、辛劳早已忘却于脑后,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的激动、第一次作为接驳小组负责人的骄傲满溢于内心。此刻,我感觉到自己已经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感动之后,又仔细收拾好物资材料,时刻准备着下一次的接驳任务。
一段殷切的青春寄语 一次光荣的使命交接
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是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党员的殷切期望,更代表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的有力交接。作为一名“90”后、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选调生,接过历史的交接棒,自当不负民族所托、不负青春韶华,牢记身份职责、勇于承担重任,在甘于奉献的持之以恒中磨炼坚毅本性,在最接地气的实践锻炼中实现快速成长,在战“疫”前线的艰苦奋斗中淬炼报国担当,以实际行动积极弘扬“不怕牺牲、勇于担当、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抗疫精神”。请党组织放心,我们已在内心书写“请战书”,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