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365ag体育 > 政府信息公开重点领域 > 重点工作 > 市(县)区

张家港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2023-01-09 10:00 来源: 张家港市人民政府 访问量: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3日在张家港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蔡剑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张家港建县(市)60周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在中共张家港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始终紧扣“创新转型加速年”工作主题,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反复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港城高质量发展在大战大考中取得新的成绩。连续四年获评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推动外贸稳定和创新发展”等12项工作获省政府办公厅督查激励通报表扬、总数位列全省各县(市、区)第一。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3100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万元、增长4.2%。

(一)积极应对复杂局面,经济发展质效并进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全市经济承压向上、稳中见韧。

疫情防控有力有序。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疫情防控形势任务,高效应对处置多轮外地输入疫情。在全省率先推行药店便民核酸采样点,建成投用金沙方舱医院,全面加强重症医疗资源储备,全力守护百万港城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一年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基层干部、志愿者逆行冲锋、舍身忘我,广大群众识大体、顾大局,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拧成一股绳,以同心战疫、共克时艰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张家港精神,全面彰显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经济运行稳中加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944亿元,稳居全国工业百强县(市)前三。细化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为企业办理“缓、减、退”税超100亿元。促进银企深度合作,新增授信金额达1442.6亿元。创新推行科招宝,大力推广人才贷、文产贷、信保贷,累计放款43.1亿元。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超9300亿元、加权平均增速超20%。新增上市企业3家,总数达31家,其中,科创板5家。组织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消费市场持续复苏。支持企业组团出海稳订单、拓市场,跨境电商B2B出口额居苏州第一,完成口岸货物吞吐量2.45亿吨、外贸运量6420万吨。

优质增量加速集聚。聚焦“4+4”重点产业方向,研究出台《促进有效投资、推动产业用地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创新构建用能权、排污权、用水指标“集中池”,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直通车”、领导挂钩服务等工作机制,累计引投超10亿元重要节点项目30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亿美元。采埃孚底盘零部件及后轮转向系统、如鲲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等项目签约落地,大族激光、默克半导体等项目开工建设,信义光伏、广大鑫盛(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完成工业投资222亿元,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提高2.9个百分点。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大力发展外资总部经济,伊萨焊接被认定为省级跨国公司功能性机构。

(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聚焦“调高、调轻、调优”产业结构目标,全力推动产业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高标准获评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

产业结构加速优化。在全省率先推行产业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积分制”管理,4条新兴产业链营收、利税分别增长25%、70%,增速明显高于同期规上工业。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全覆盖,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超50%、提高23个百分点。新增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2个、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个,获评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家、省“两业融合”试点企业3家。沙钢集团连续14年入围世界500强;4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9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3家企业入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总数列全省县(市)第一。永钢集团荣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获评数超历年总和。

创新动能不断增强。实体化运作科技招商中心,完成科技招商项目超1200个,有效高企达955家,新开工科创孵化载体累计超200万平方米。全国首个科技创新研修院启动运营,江苏省氢能技术创新中心落地揭牌,保税区获评全省首批化工中试基地。4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科技部认定为优秀等次,数量位居全国县(市)第一。新增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入选省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产业化项目4个。发放全国首笔数字人民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全省首笔“苏质贷”,我市首个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成功落地。人才一号母基金、“沙洲科创C计划”基金启动运行。新增国家级人才计划10名、省“双创计划”13名、“姑苏计划”58名、高技能人才7128名。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上海长三角科创企业服务中心苏南中心、光束汽车生产基地等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苏州)相关方案。新增对外开放泊位1个,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进口转关“离港确认”模式,“水水中转”效率大幅提升,完成进出口总额456亿美元、增长4.9%,获评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瑞泰新材、爱丽家居等对外投资项目有序推进,完成实际对外投资5.8亿美元,总量列苏州第一。133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1283个事项实现“一网通办”。组建张家港创新投资集团,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营收增长20%。

(三)全面统筹建设管理,城市功能优化提升

坚持以高标准规划引领高水平建设,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构建,城市更新有序展开,城市品质及承载力提档升级。

城乡建设协调并进。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编制综合交通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南沿江城际铁路主体工程完工,通苏嘉甬铁路、张靖皋长江大桥开工建设;苏张高速、轨交宜锡张线等研究工作有序推进;城区快速路加快建设,东三环建成通车,G346张家港绕城段改扩建工程全面推进,东二环开工建设,南二环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23%、增速列苏州第一。积极开展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张家港湾滨江生态廊道建设、凤凰江南桃源小镇荣获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高标准完成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编制出台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非搬迁撤并类村庄提升至81%。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苏州市特色康居示范区4个、特色康居乡村60个。村均可支配收入达1600万元。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城市智能体项目获2022亚太区智慧城市大奖,入选全国首批数字家庭试点城市,高标准通过国家数字乡村建设试点验收。组建城市更新中心、城市保护发展公司,标准化改造集贸市场3家,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个,建成“口袋公园”30个。金港污水厂二期扩建项目建成投运,第四水厂扩建工程荣膺“2022全球水奖年度最佳市政供水项目”金奖,新增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21个,自来水深度处理率达100%。新增停车位8000余个。累计开通市际毗邻公交4条,新增氢能公交车10辆,新能源公交车占比提高5.5个百分点。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省级试点乡镇1个、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96个,生活垃圾实现全量焚烧。探索实施“房票”安置新模式,着力缩短群众在外过渡时间。

(四)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港城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生态治理成效显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第二轮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序推进。深化港口码头防污治理,抑尘防尘设备实现全覆盖。PM2.5年均浓度28.5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2.6%。太字圩闸、十一圩枢纽、走马塘泵站等省级重点水利工程全面开工,治理劣Ⅴ类水体91个,建成幸福河湖100条,国省考断面、通江骨干河道水质优Ш比例达100%,地表水环境质量位列全省县(市、区)第二。加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建成投运小微企业危废“绿岛”1个,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绿色发展持续发力。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全面落实长江干流禁捕退捕各项任务,新增长江湿地保护小区5个,自然湿地保护率提至80%,入选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全省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序淘汰煤电落后产能,非电行业燃煤企业降至4家,关停退出化工企业4家。经开区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扬子江国际化工园获批国家级绿色化工园区。深入推进产业用地更新“两集聚两提升”行动,盘活存量空间5800亩。获评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区)、省土地执法模范县(市、区)。

(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事业不断进步

聚焦港城群众的“急难愁盼”,持续抓好民生事业、社会治理、文明创建各项工作,“幸福港城”更加可感可及。

社会保障精准有力。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稳岗返还资金1.5亿元,减免企业失业保险费超6亿元、基本医疗保险费1.6亿元,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本市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99%,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率100%。社会保险扩面新增5万人,住房公积金扩面新增3.4万人。成立全国首家“调裁审执”劳动保障维权一体化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推行工伤保险差别化浮动费率试点,成为全省首个快递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全覆盖的地区。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全面推开,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成启用,新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家。低保对象精准救助率、困境儿童应保尽保率、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发放率均保持100%。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获评省第十二届双拥模范城(县、区)。

公共服务不断完善。24个民生实事项目高效推进。沙洲中学北校区等13所新建改扩建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1万个。高标准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省级验收评估,获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长三角高级专家诊疗中心”常态化运行。市中医医院位列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国考”榜单第69名,较上年提升30名。急诊医学中心建成投用。建成医保便民服务站106个,230种慢病用药下沉社区。在苏南地区率先实现120呼救全网定位。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覆盖住院、门诊和定点零售药店。创设医疗专项救助慈善基金,市慈善总会、沙钢集团、“虹筑之家·工友驿站”志愿服务项目荣获“江苏慈善奖”。

文明善治彰显特色。高水平承办央视中秋晚会,高规格举办首届张家港发展大会。长江文化节列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方案。市文明办荣膺第十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善港村入选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蝉联中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两届获得该奖项的县(市)。获评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邻里港湾”项目获评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果奖。金港街道金都社区荣膺“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全省率先建立一站式刑事速裁中心。市公安局法制大队获评首批全国模范公安单位。“法官村官双向交流”入选最高院基层社会治理典型案例。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压紧压实新业态、新领域安全生产责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各位代表,克难靠拼,破局靠干。过去一年,政府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建县(市)60周年为强大动力,广泛凝聚应对当下、制胜未来的精气神,努力以“务实担当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坚持实干为要,持续加大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绩效监测和督办推进力度。带头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三公”经费和非重点、非刚性支出,政府性债务管理持续加强。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创新探索新时代行政执法的‘张家港样本’”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办复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167件,政协提案212件。此外,市统计局被授予“全国统计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对口帮扶与援建、台务侨务、民族宗教、兵役、人民武装、供销、气象、外事、档案、地方志、妇女、儿童、科协、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各位代表,大事难事,握指成拳则无事不成。面对新冠疫情冲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周期性问题,我们经受住层层考验,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良好成绩,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领航掌舵的结果,是省、苏州、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并肩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垂直部门和涉外单位,向驻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消防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张家港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消费不振、预期转弱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还很困难;二是传统产业占比偏高、新兴产业规模偏小的问题依然突出,支撑发展的重特大项目还不多;三是资源空间容量压力较大,存量土地利用效益不高,挖潜盘活力度还要继续加大;四是深层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的步伐不快、成果不多,“苏锡通”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有待发挥;五是对标群众新期待,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领域潜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六是一些政府部门求真务实、创新突破的精气神还需提振,眼界、理念、能力与当前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系统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党的二十大擘画了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宏伟蓝图。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张家港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区的起步之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上级和市委决策部署,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紧扣“现代化建设先锋年”工作主题,聚焦“123”年度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扩投资、调结构、强产业、惠民生、防风险,奋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建议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稳中提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3.6%。

重点抓好九个方面:

(一)坚持项目为王,筑牢经济增长基石

树牢“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理念,全力以赴促投资、稳增长,努力将更多“项目增量”转化为“效益增量”。

狠抓项目扩投入。规划实施221个三级重大项目,全力推动天齐锂业、泰源汽车零部件等项目快开工,杉金光电、龙蟠科技等项目快建设,华盛锂电、国富氢能等项目快投产。引导龙头企业强化“旱时造舟、涝时造车”的逆向思维,加大技改和研发投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5亿元,其中,工业投资达245亿元,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稳定在50%以上。整合招商力量,优化招商方式,建强招商队伍,紧盯重点产业链,聚焦欧美日韩等重点区域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着力招引头部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年内,新引投超10亿元重要节点项目50个、超亿元工业项目200个以上,力争在50亿、百亿级重特大项目招引上实现新的突破。

优化服务促发展。建立完善重大项目诉求快速响应、重大事项会办、按月问效督办等机制,对投资体量大、规模效益高、带动作用强的龙头项目,量身定制审批流程“一张图”,落实专人全程“精准帮”,推动更多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建成启用涉企服务一体化平台,将“线上”服务功能拓展到项目准入、履约监管、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等环节。开展竣工项目“回头看”,推动大项目快转化、大企业快发展。动态评估优化产业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让更多敢闯、敢干、敢投的市场主体得实惠。扎实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筹备工作。加快审批“一件事”改革,争取“个转企”改革省级试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建立健全市场化运行机制,支持国资国企做优做强。

统筹要素强保障。持续提升用能权、排污权、用水指标“集中池”管理水平,探索建立重大项目资源要素优保快保机制,把最稀缺的资源配置给最优质的项目。组织实施镇村工业集中区优化提升行动,持续开展产业用地更新,探索规范土地二级市场秩序,创成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深化实施“港城金融服务万企百亿融通工程”,新增社会融资超1000亿元。启用“港城上市通”升级版,打造上市企业募投项目“一点通”平台,支持上市企业深耕本地、募投项目在港城布局。年内,新增上市企业4~5家。

(二)坚持产业立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强化制造业主导地位,坚持优存量、扩增量两手抓,让产业层次更高、产业结构更轻、产业质态更优。

提档升级传统产业。加快推进沙钢硅钢、超薄带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面向航空航天、能源装备等领域的优特钢,打造精品钢材世界级产业集群。聚焦有机硅、高性能涂料等领域,发挥陶氏、PPG等重点企业带动作用,推动高分子材料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深耕通用装备、专用装备、汽车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加快大族激光、采埃孚等项目建设,打造千亿级智能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以国泰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德积高端纺织产业园等项目为引领,推动纺织产业提升附加值,向设计研发、品牌营销两端延伸。

集聚发展新兴产业。主攻锂电、氢能、LNG、光伏等新能源重点领域,加快锂电池材料、氢能装备生产基地建设,推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聚焦半导体材料等方向,放大“一所一中心”支撑效应,加快保税区半导体材料产业园、经开区纳米产业园建设,支持锴威特、凯思半导体等“隐形冠军”深耕细作,推动特色半导体产业加速跃升。做大做强劢迪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港,全力打造张家港医疗器械高新产业园、飞翔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专业园区,放大差异化、特色化的竞争优势。加快新点软件中央研究院等项目建设,放大腾讯云(张家港)工业云基地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更多企业上云上平台。年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升1个百分点。

全面发力现代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品质化多样化升级,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聚焦假日经济、夜间经济,持续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丰富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大力发展直播电商、会员制连锁超市、24小时便利店等新业态,推动现有各类商业网点提档升级,加快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型制造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发挥大宗商品“清算通”等平台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磁吸转化效应,大力发展产业金融、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等业态,争取落地一批物贸结算中心。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立足自身规模和技术优势,逐步向创新平台服务商、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

(三)坚持创新强市,激发发展动力活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提升国家创新型县(市)创建成果,全力打响“创新张家港”品牌。

优化完善载体布局。加快专业载体建设,新开工科创孵化载体超60万平方米。推进省氢能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中科纳米所、集成电路产业促进中心、保税区化工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与苏州实验室深化合作,打造苏州新材料产业基地。深化科技创新研修院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深度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水平运营上海张江·张家港创新中心等科创飞地。探索载体平台公募REITs等资产证券化路径,强化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效应。

构筑一流创新生态。以企业创新积分为基座,探索实施“县域创新格次赋分法”。深化“厅市会商”“局市会商”工作成效,力争成为国家科技部全域创新“实验田”。围绕企业初创、成长、成熟等全生命周期发展,统筹设立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资金池,建立健全覆盖知识产权质押及证券化、融资租赁、债权担保、小额贷款等方式的多元化金融供给体系。优化产业基金二期、新兴产业基金管理,加大人才一号母基金、“沙洲科创C计划”基金对本地科技人才企业的直投力度,提高合作基金返投落地成效。推动张创投在科技招商、股权投资、载体建设运营、科技金融服务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坚持科技招商、产业招商、人才招引同向发力,新增科技招商项目1800个、潜力类项目占比50%以上,上级人才计划80名,高技能人才7200名。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新认定有效高企450家。引导优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力争获评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12个,省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产业化项目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3个,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5家。协同成立“苏州沿江产业创新带人才区域协同体”,加快推进“东渡人才港”等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年内,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3.7%,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40项以上。

(四)坚持一体联动,拓展开放共赢空间

更高质量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大都市圈、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更高水平释放内外联动、协同发展潜能。

提速跨域协同发展。抢抓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机遇,深化与上海临港等重点区域的对接合作,加快打造国际航运贸易、国际智能制造功能性节点。加快融入苏州主城发展,依托中科纳米所、苏州工业园区—张家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平台,深化特色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对接合作。当好跨江融合桥头堡、苏锡联动先行军,加强与南通、泰州、江阴等地的交通互联、产业互融,深入拓展北向发展腹地,全力推动江张协作示范区建设。

做好以港兴市文章。抢抓苏州港一体化改革机遇,推动与上海洋山港“联动接卸”模式尽快落地,扩大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出口货物“抵港直装”、诚信国际航行船舶“直进直靠”“直离直出”范围,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常态化做好福南水道12.5米进港航道维护,加快推进码头泊位改扩建及智能化改造升级,提速港航数字一体化步伐。深化综保区2.0建设,打造进出口汽车全产业链生态圈,鼓励发展大宗商品期货交割、保税加工等新模式,激发“以港兴市”新活力。

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巩固提升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培育一批百亿级进口贸易和促进平台。深耕跨境电商B2B赛道,拓展B2C业务规模,大力发展外综服、海外仓等新模式,加快扩大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发展规模。更大力度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支持外资企业开展增资和利润再投资,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支持重点企业通过境外并购、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等方式“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五)坚持规划先行,提升城市品质能级

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增强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辐射力。

高标准优化规划建设。以“三区三线”最新划定成果为基础,以“一城双核四片区”功能定位为指引,高水平编制市镇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将专项规划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张图”,科学编制TOD综合开发、产业用地更新等专项规划。南沿江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加快张靖皋长江大桥、通苏嘉甬铁路、苏州轨交10号线(苏虞张段)建设,深化苏通第二过江通道、苏张高速、轨交宜锡张线、硕放—张家港一级公路研究。着力构建城区快速路网体系,加快推进G346张家港绕城段改扩建工程及东二环、南二环建设,启动西二环—杨新公路快速化改造。

高品质实施城市更新。建立城市更新项目库,完成5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16个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探索推动城中村自主更新。建成“口袋公园”14个,改造背街小巷3条、农贸市场5家,新增停车位2500个。开工建设高新区水处理中心,新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14个,实现城区和集镇建成区全覆盖。建成苏州市美丽宜居镇3个,争创苏州市特色小城镇1个。提升垃圾分类质效,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40%、资源化利用率超80%。优化完善房票、货币补偿等安置方式。提高刚性和改善性住房供给质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六)坚持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努力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03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万亩以上。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新增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3.5万亩、“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1.18万亩,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0%。争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市”。

促进农村宜居宜业。加快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全面推动农房翻建,加强村庄传统肌理、风貌特征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留住乡愁记忆。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深化长江沿线特色田园乡村跨域示范区建设,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苏州市特色康居示范区1个、特色康居乡村30个,其他一般类村庄全部建成特色宜居村庄。制定发布“文明乡风十二条”,推广应用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巩固提升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成果,打造“数字农业农村全景平台”。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持续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支持政策,组建镇级股份经济合作联社,力争村均可支配收入达1700万元。启动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开展“品牌强农、营销富民”工程。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永兴村—张家港湾、肖家巷等乡村旅游阵地。深化供销综合改革,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培育,新增苏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累计培育示范家庭农场350家以上、示范合作社90家以上。

(七)坚持绿色发展,擦亮港城生态底色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做优做靓沿江生态。严格落实长江大保护,刚性执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编制完成《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2021—2035)》,新增长江造林绿化850亩,巩固提升自然湿地保护率。持续抓好“十年禁渔”重点任务。加快“山岛之恋”文旅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级试点,推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共生共荣。

全面深化污染防治。高标准完成第二轮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持续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扬尘等大气污染综合治理,PM2.5年均浓度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加快全市排水设施建设与运维管理一体化改革,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国省考断面、通江骨干河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Ⅲ比例继续保持100%。建设幸福河湖70条,生态河道覆盖率保持全省领先。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强化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治,提升固体废物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水平。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发布碳达峰行动方案,深化重点领域、园区、企业碳达峰方案编制。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深化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加快海进江LNG接收站等能源结构调整项目建设,持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深化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建设,提升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八)坚持民生优先,创造更高品质生活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动社会保障更加精准完善、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兜牢社会保障底线。高效实施19个民生实事、300个民生微实事项目。深化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本市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率100%。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2.5万人。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打响“颐养港城”品牌,加快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建成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家。新增普惠性托育机构超10家,建成儿童友好社区10个。争创首批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深化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新建“残疾人之家”6个。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擦亮“善助乐享”慈善救助品牌。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认真落实新冠病毒感染防控举措,平稳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加强应急防控能力和分级分类救治体系建设,有效降低重症发生率,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深入推进“双减”工作,深化开展“馆校研学”活动,促进教育教学提质增效。新建改扩建学校11所,新增学位9420个。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确保高标准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评估认定、梁丰高中高分通过省高品质示范高中验收评估。深化与上海等地知名三甲医院的对接合作,强化重点专科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科学布局。推进市一院综合楼病房改造,加快中医医疗中心、市六院住院综合楼建设。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新增省级健康村(社区)10个,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0.5%。

(九)坚持共治共享,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以“政府引导、多元共治”为路径,推动文明善治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深化文明内涵。开展文明攻坚“十大行动”,确保全国文明典范城市“首创必成”,全力打造现代化“文明典范第一城”。高标准运营精神文明建设张家港研究与交流中心,挂牌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张家港分中心,加快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展览馆、志愿服务主题公园、网络文明素养实践教育基地等文明新地标。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张家港段先导示范工程,谋划推进东山村遗址博物馆等重点项目,丰富长江文化节内涵。提升黄泗浦遗址保护与展示水平,集中整治东部发掘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办好中国三人篮球联赛、“贝贝杯”青少年足球赛、市八运会等赛事。

加强社会治理。深化“八五”普法,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企业合规”联动体系,依法保护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优化市集成指挥平台功能,提升信息化、大数据对基层治理的支撑水平,推动社会工作站(室)规范化运营、标准化服务,确保村(社区)议事会覆盖率和微自治开展率达100%,争创全省首批城市管理示范市(县)。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持续推进安全风险报告、双重预防机制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保持“双下降”。积极防范化解金融、政府性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扎实做好信访工作,群众安全感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努力打造法治政府、务实政府、清廉政府。把依法行政作为第一准则。强化重大行政决策管理,健全政府法律顾问机制。深化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提高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效。把务实高效作为成事之基。坚决担起“勇挑大梁”重大责任,大力弘扬“样样工作争第一”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体系,加大工作督查力度,引导广大干部敢拼敢闯、敢想敢干,确保既定的目标、出台的政策、部署的任务,一抓到底、落地见效。把廉政纪律作为底线红线。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加快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转型,提升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水平。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坚持过紧日子,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更多财力用到保民生、促发展上。

各位代表,壮阔征程看开局,中流击水看起势。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张家港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敢为先锋、勇立潮头,奋力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区建设的磅礴篇章!

有关用语说明

1.“4+4”重点产业:指我市冶金新材料、智能高端装备、先进(高分子)材料、高端纺织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及新能源、特色半导体、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数字经济四大新兴产业。

2.知识产权证券化:指以知识产权未来预期收益为支撑,通过一定的结构化安排,发行市场流通证券进行融资的方式。

3.进口转关“离港确认”:指进口水运转关货物在确认内河船名航次和理货完成后,准予在进口口岸离港申报,收到“可离港”回执后,货物即可离港启运至目的地。

4.“水水中转”:是指通过中转码头、港口实现集装箱、商品在不同水域或航线的中转,能有效提高物流的时效性和经济性。

5.“三区三线”:“三区”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指对应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6.口袋公园:指利用散落或隐藏的小规模城市空间,进行绿化种植,配置座椅等便民服务设施,为周边居民服务。

7.“房票”安置:指征收人比照货币安置、产权调换的政策,将计划安置的房屋转化为货币,以房票形式出具给被征收人,由被征收人自行向参与房票安置工作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购买商品房的一种房屋安置方式。

8.“绿岛”:指按照“集约建设、共享治污”理念建设的可供多个市场主体共享的环保公共基础设施。

9.养老服务“时间银行”:鼓励低龄老人为7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以此储蓄服务时间,并按需兑换养老服务。

10.“123”年度目标任务:指明确“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主线;锁定“巩固提升全国百强县(市)‘前三甲’位次,成功获评首批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两大目标;聚焦“科技招商、产业招商、人才招引,调高、调轻、调优产业结构,区域协同联动发展”三项重点任务。

11.“一所一中心”:指中科纳米张家港化合物半导体研究所和张家港市集成电路产业促进中心。

12.“隐形冠军”:指不为公众所熟知,却在某个细分行业或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明确战略,其产品、服务难以被超越和模仿的中小型企业。

13.大宗商品现货“清算通”:指上海清算所与张家港保税科技共同推进的一种多银行交割支付结算功能平台,可为实体企业的大宗商品交易提供安全便捷、实时同步、规范高效的现货交割与货款支付环境。

14.公募REITs:指依法向社会投资者公开募集资金形成基金财产,通过基础设施资产支持证券等特殊目的载体持有基础设施项目,由基金管理人等主动管理运营上述基础设施项目,并将产生的绝大部分收益分配给投资者的标准化金融产品。

15.“一城双核四片区”:“一城”指城市全域统筹布局;“双核”指经开区(杨舍镇)—高新区(塘桥镇)中心城区、保税区区域市域副中心;“四片区”指锦丰片区、南丰片区、乐余片区、凤凰片区。

16.TOD: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是规划一个居民区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通行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17.海进江LNG接收站:位于南丰镇东沙物流园,项目占地约528亩,总投资约50亿元,规划LNG接收能力300万吨/年,包括码头工程、接收站工程及配套外输管道。

18.“馆校研学”:指依托全市各级各类场馆和文旅点位(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红色主题教育阵地、科普活动展厅等),在时间上对接“5+2”课后服务、寒暑假,在空间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从文化熏陶、知识学习、技能锻炼、社会实践四个维度设计构建的特色文化实践课程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