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365ag体育 > 政府信息公开重点领域 > 规划计划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十三五”(已归档)

苏州市吴江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报告

时间: 2020-08-18 09:47 来源: 吴江区人民政府 访问量:

2020年以来,吴江区积极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落实“六稳”,精准发力“六保”,思想再解放、开放再出发、目标再攀高,抢抓一体化机遇、用好示范区平台、紧扣高质量基调,凝聚“两勇一快”力量,全力打造“创新湖区”、建设“乐居之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上半年执行情况

上半年,吴江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走势总体稳健,呈现逐步向好态势。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2.18亿元,增速较一季度回升12个百分点;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14亿元,增长7.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0.86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66亿元;实际使用外资6.71亿美元,增长222.7%;实现进出口总额99.03亿美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3.03件;全员劳动生产率预计增长1.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2.6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5%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及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质效稳步提升

1.农业经济积极向好。上半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1.94亿元,粮食总产3.05万吨,新增农业园区3000亩、蔬菜基地243亩。制定《吴江区2020年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清单》,实施40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投入资金9.28亿元。21个“中国•江村”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建设全面启动,投入资金2.51亿元。吴江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苏州大市唯一。震泽镇众安桥村谢家路入选第二批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苏太美丽生态牧场、东之田木生猪养殖扩建项目快速推进。

2.工业经济稳步回升。上半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100.00亿元,下降7.3%;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684.38亿元,下降3.0%,其中,战新产值673.20亿元,增长6.28%;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55.60亿元,增长0.1%;完成工业开票销售收入2002.83亿元;实现规上新兴产业产值874.7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1.9%;完成工业投资97.76亿元,增长5.4%。电子信息、丝绸纺织、装备制造、光电通信四大主导产业分别完成规上产值382亿元、432.09亿元、411.95亿元、113.21亿元。博众精工荣获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永鼎股份获评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3.服务经济扩量提质。上半年,全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43.51亿元,增长0.9 %,占GDP比重49.2 %,服务业占比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完成服务业投资213.1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8.55%;完成服务业税收(全口径)107.56亿元,占全部税收比重56.31%;三次产业比重优化调整为1.3:49.5:49.2。生产性服务业、两业融合工作积极推进,亨通光电、恒力化纤、盛虹集团等13家企业入选省“两业融合”龙头骨干企业试点,试点龙头企业名列全省前茅。中广核达胜、博众精工入选第五批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海晨物流入选江苏省智慧物流降本增效关键物流技术突破试点。亿友慧云入选首批市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

4.民营经济能级放大。上半年,全区新增民营企业5288户,新增注册资本243.22亿元;民营企业总量达7.95万户,注册资本总额达4555.41亿元。继聚杰微纤登陆深交所创业板,赛伍技术登录上交所主板,全区累计境内外上市公司18家。世华新材科创板顺利过会。海晨物流首发获创业板上市委审议通过。同享科技精选层首发成功过会,成为省内首家新三板精选层过会企业。新三板存量挂牌企业37家。

(二)全力以赴调结构,创新转型快速推进

1.有效投入持续扩大。上半年,全区17个计划新开工省市重大项目已全部开工,开工率列苏州大市第一。京东方智慧产业基地、英诺赛科氮化镓、港虹差别化纤维、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等4个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1亿元,占年计划68.6%。37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0亿元,占年计划56%。258个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8.6亿元,占年计划53%。全区新增签约项目71个,总投资975亿元,其中100亿以上项目2个,50-100亿元项目4个,10亿元以上项目25个。举办2020年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恒力国际新材料产业园签约仪式,43个集中开工项目总投资达到465亿元。举行2020年吴江区半年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881.8亿元的5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2.创新引领势头良好。上半年,全区人才总量达31.55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61人;技能人才总量达21.8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91万人;新引进人才13912人,其中,新增国家级重大人才引进工程1人,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8人,姑苏高技能领军人才1人,市海鸥计划2人。亨通光电建成苏州首家、全省第4家江苏省院士企业研究院。2019年度国家、省级科学技术奖励评选中,吴江区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科学技术奖励6项,获奖数均列大市第一。第十二届吴江国际精英创业周成功召开,完成签约项目118个。吴江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战新产业培育发展等2项工作获省政府办公厅2019年真抓实干督查激励通报。

3.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上半年,全区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3家,合同外资4.98亿美元,增长205.1%;实际使用外资6.71亿美元,增长222.7%。境外协议投资完成1.45亿美元,增长30.28%。海外并购取得新进展,亨通集团收购华为海洋全部股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电力工程领域承包工程实现营业额3000万美元。综保区跨境电商放行清单3.13万份,货值936万元。

4.文旅体融合深入推进。上半年,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67.82亿元,接待境内外游客546.22万人次,完成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6.09亿元。吴江获评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亨通苏州湾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入选2020年度省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江南•花伴湾长三角一体化文旅综合发展基地等7个项目入选市文旅产业重点项目。打造“姑苏八点半•繁华吴江夜”夜间经济品牌,推出“夜市+商圈+文化”的吴江特色夜经济名片。举办第七届吴江太湖文化节暨2020丝绸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系列活动、第二十四届中国吴江“同里之春”国际旅游文化节。

(三)全力以赴促改革,动力活力显著增强

1.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深入推进。出台《吴江区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2020年度重点改革工作方案》,创新落实14项重点改革任务。出台《吴江区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2020年工作要点》,梳理推进143项工作要点,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研究制订《吴江区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全力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和产业竞争新赛道。中医院、605省道、康力大道三个项目斩获首批一体化示范区中央预算内资金1.4亿元。太浦河(太湖新城段)两岸环境提升工程等4个项目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1.96亿元。加快推进吴江泗阳产业合作园区等共建园区建设,打造互补互利共赢“飞地经济”新模式。协调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南北挂钩合作。

2.政策扶持精准有力。全力抗击疫情,精准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强化政策供给,出台落实吴江惠企18条、服务业14条系列政策,“快准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健康发展,上半年合计减免各项税费25亿元。兑现“1+5”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扶持资金5.1亿元。出台《吴江区关于开放再出发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通过30条“干货”政策意见,全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巩固。上半年,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63家,D类地块完成转型淘汰57个。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区落实税收优惠112.14亿元,新增减税降费25.34亿元。全区商品房成交建筑面积205.5万方、成交金额345.19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0.4%、22.8%。商品住宅去化时间为6.47个月;非住宅去化时间缩短为29.34个月。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8.44亿元,较年初增加1.09亿元;不良贷款率1.13%,较年初下降0.07个百分点。

4.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吴江区打造“最舒心”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0》(3.0版),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秉承“用户思维”“客户体验”,在2020长三角营商环境评估中,排名列区县第九位,获评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十佳政务机构。评选公布吴江营商环境建设优秀事例11个。深入推进“1330”、“证照分离”、政务服务“一件事”、不见面审批系列改革,出台《吴江区产业投资项目帮办代办制度》,深层次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潜能。为江苏恒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颁发首张住所冠名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营业执照。全面加快“诚信吴江”建设步伐。

(四)全力以赴惠民生,人民福祉不断增进

1.综合保障坚实有力。上半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4.49亿元,增长14.99%,其中民生领域支出占比75.77%。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85%低位运行,新增城镇就业12542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205人,创业带动就业4371人。推动公办养老机构转型升级,推动8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完成10个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启动日间照料中心标准化试点工作。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养老产业,完成久爱护理院、永鼎护理院床位验收工作,新增床位1089张。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待遇封顶线提高至4000元(在职人员)和4800元(退休人员),居民医保“两病”门诊保障待遇大幅提升。协调推进扫黑除恶和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深入开展“铸盾亮剑”工程,建立“四大巡区”,构建“三道防圈”,新增汇聚人像卡口224路,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96名。

2.公共服务质效提升。33个民生实事项目稳步推进。鲈乡实小教育集团流虹校区、思贤小学南校区等一批学校将于秋季建成投用,预计增加学位12000个。北大新世纪世恒学校,苏州华锐双语学校开工建设。签约高层次教育人才319人。新成立3个教育集团,创新推进城区优质学校带动乡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机制。中医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吴江纳入复旦儿科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单位。区四院、五院纳入吴江-上海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远程会诊范围。苏州九院王海龙等3人入围2020年苏州市卫生青年骨干人才“全国导师制”培训项目。启动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工作,提高居住品质。

3.城市品质不断提高。上半年,全区新增绿化造林面积636亩、森林抚育面积4800亩、道路沿线绿化面积92000平方米。沪苏湖铁路正式开建,通苏嘉甬铁路路完成工可审查,苏州南站和盛泽站完成初步设计审查,如苏湖城际铁路正在进行预可研究。新增、改建公交候车亭109个。新增公交线路9条,调整公交线路18条次,114辆新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接入停车场98个,泊位11455个。推广公共停车场“互联网+ETC”模式,路内停车ETC试点系全省首例。吴江获评2019江苏省大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试验区。生活垃圾四分类工作加速推进。省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全面推进。

(五)全力以赴优生态,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1.专项行动成效显著。上半年,“三治”、“三优三保”、“263”、“331”等专项行动工作有序开展、卓有成效。“三治”方面,上半年全区完成治违5635.12亩,完成年度计划54.26%。“三优三保”方面,上半年全区完成拆旧5091亩,完成年度计划78.93%;区级验收3787亩、市级验收3753亩,取得批文1203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570.24亩。“263”专项行动方面,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整治16条,新增市政污水管网8.7公里。完成 VOCs无组织排放治理17项,VOCs综合治理238项。完成工业炉窑整治项目60项,燃气锅炉低氮改造项目52项。实现低端低效产能淘汰和企业(作坊)整治163家。完成规上非电减煤40.6万吨,占全年目标任务50.7%。“331”整治隐患专项行动方面,累计排查“331”火灾隐患15.4万余处,完成整改12.1万余处,整改率达78.28%;完成“三合一”、出租房(群租房)两类场所合规化改造4.7万余处,完成“9+1”场所隐患整改与合规改造3.1万余处;1.6万个电动自行车充电头已进入建设流程。

2.生态质量明显改善。上半年,坚决推进“气、水、土”三大攻坚战。空气质量PM2.5累计平均浓度3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9%;空气优良天数150天,达标比例82.4%,同比提高26天,13.9个百分点。全区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7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为85.7%。全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严格开展环境执法,上半年行政处罚案件97件,累计处罚金额928.66万元。申请强制执行案件15件,持续推进企业红黄牌警示工作。绿怡公司500吨/年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巨联公司0.995万吨/年危废焚烧经营许可证成功申领。

上半年,吴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照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要求,吴江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部分指标低于预期,稳增长压力较大,项目投资后劲不足,新动能支撑不强;产业结构有待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体量总体偏小;纺织产业深受疫情影响,出口受阻,市场需求持续性不足;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营商环境仍需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民生保障水平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实现全面小康存在短板弱项;安全稳定、防灾减灾领域隐患仍然存在,生态治理任务较重。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安排

我们将凝心聚力抓“六保”、促“六稳”、谋“六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大关键,以“争第一、创唯一”的姿态,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打造世界级“创新湖区”“乐居之城”,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1.聚焦顶层设计,在战略谋划上再攀高。与时代同行,向极限挑战,抢抓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重大战略机遇,高标谋划制定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吴江区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全力打造生态优势转换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聚焦“六个重大”,实施28项重大项目、办成36项重大事项、建设33个重大平台、推进14项重大改革、实现11项重大突破、办好21场重大活动,把汾湖先行启动区打造为示范区建设的“极中之极”,把吴江建设成长三角一体化的“高中之高”,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前瞻谋划制订“十四五”规划纲要,协调推进31项重点前期课题研究和17项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全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超前的战略眼光擘画吴江未来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强化高质量发展成效考核目标引领,引导板块争先进位,激励部门优化服务,合力冲刺2020年度苏州高质量成效考核第一方阵。

2.聚焦创新转型,在产业提升上再攀高。围绕产业链做强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配置资金链,部署服务链,谋划替代链,拓展柔性链,通过产业链的协同合作对冲全球产业变局的不确定性,引导产业渡过难关、转型提档。落实“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推进4个省重大项目、37个市重点项目和258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真正发挥好重点项目引爆投资、拉动增长的乘数效应。抓住国家大力推进“新基建”利好,突出“高水平服务经济、功能性总部经济、融合型数字经济、集群型创新经济、生态型湖区经济”五大产业方向,储备引进一批龙头型、旗舰型重大项目。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做强先导产业的“优势增量”,打造勇于创新的“头部企业”,搭建引领未来的“顶级平台”,让科技创新成为支撑未来、引领发展的硬核力量。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放大总部、楼宇、平台等新兴服务业能级,落实生产性服务业三年行动方案。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水平,精心打造“姑苏八点半•繁华吴江夜”品牌,拉动内需消费和商贸业态全面繁荣。落实《吴江区关于开放再出发的若干政策意见》,优化完善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业态,培育引导优势企业进军沪深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全力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和产业竞争新赛道。

3.聚焦深化改革,在攻坚克难上再攀高。深入推进深改委2020年工作要点中列出的10大类30项重点任务,实施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2020年度重点改革工作方案中列出的14项改革项目,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努力形成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和制度成果,全面打造县域治理的吴江标杆,为吴江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动力和保障。深化基层“三整合”改革,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工作,为全省改革提供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发展“飞地经济”,推进跨区域的产业协作,启动产业梯度转移,构建无限吴江。统筹开展“三优三保”“三治”“退二优二”等工作,加快开展批而未供及闲置土地、违法用地整治专项督查,盘活存量土地,释放亩产潜能,优化产业结构,力促空间重构,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对标世界一流、国际最优,落实落地吴江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3.0版,全力打造“最舒心”营商环境。

4.聚焦民生福祉,在富民惠民上再攀高。不折不扣推进9大类33项民生实事项目落地实施,提升广大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高品质打造“中国•江村”乡村振兴示范区,积极推进“一带一区一群”等40个重点项目实施,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打造一批特色精品乡村、特色康居乡村、特色宜居乡村。加快推进桃源苏太美丽牧场、八坼东之田木猪场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生猪稳产保供。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营造“乐业吴江”就业创业“最舒心”环境。全面实现社保体系融入苏州,完善征地保障置换城保政策,推动社保体系提标提质。确保鲈乡实验小学流虹校区等项目建成投用,加快苏州大学未来校区、汾湖成职校新校等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民办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持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完善集团化办学机制,引进孵化教育人才,突出课程创新,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青吴嘉”医保一体化,深化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质效,健全医保基金监管制度,加强医药服务价格管理。提高低保标准,健全“一户一档一策”精准帮扶机制,实现基本民生保障精准高效。开展国家老有所养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继续推进8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服务,健全现代养老服务体系。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夯实基层医疗根基,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全面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非法金融、黄赌毒、涉网络违法犯罪三项整治和十大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铲除各行业领域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保持精准执法高压态势,强化信息技术支撑,推进安全发展城市建设,强化全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5.聚焦生态绿色,在环境治理上再攀高。切实打好打赢“气、水、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起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布局,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优势。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提标,开展重点行业VOCs专项检查,布设空气质量微站点,推动大气环境精细化治理。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一河三湖”周边及沿岸地区综合整治,联合青浦、嘉善两地健全长三角一体化联保共治机制,探索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快芦墟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建设。打赢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做好63个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相关工作,深入开展危废处置专项整治,确保太湖公司3万吨/年危废焚烧项目年内形成处置能力。加速推进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置实效,不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树立生活新时尚。推进餐厨-厨余垃圾协同处置、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扩容等项目建设。统筹推进“263”“三治”“331”等专项整治工作,压实各级责任,确保排查到位、整治到位,为高质量发展腾挪更多、更好、更优的发展空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