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专题 > 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现场集中展演 > 相关报道

我国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来源:中国教育报发布时间:2019-05-06 13:05浏览量:字体:

  记者从今天教育部召开的“落实全教会 奋进迎华诞”1+1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学校美育在政策体系、育人导向、教育教学、资源保障、推进机制、品牌项目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美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人数由2008年的43.41万人增加到了2018年的71.7万人,10年来平均增速为5.1%。党的十八大以来,美育学科教师每年平均增幅达8.7%。2008—2018年,全国小学艺术器材达标率由45.6%提高到93.8%,初中由59.8%提高到95.5%。

  学校美育课程建设正稳步推进。在义务教育阶段,93.5%的省(区、市)的音乐、美术课程总量达到了国家规定9%的课时数;在高中教育阶段,全国92.1%的学校能够开设6个学分的艺术类必修课程;全国75.7%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保证72学时;全国84.6%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

  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是激发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

  据了解,2016—2018年,教育部分三批与31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实现了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全覆盖,探索建立了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联动机制。初步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协同机制,探索建立并逐步完善了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校园文化建设、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融合机制。

  同时,通过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和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包括学生、学校、教育部门“多元立体”的美育评价机制已初步建立。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表示,推进美育改革发展,还要进一步改革教育评价体系,让学校美育工作以及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在对学生的升学、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评价中占到应有地位。

  “学校美育工作开展的情况,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发展情况,要作为考核学校、教育部门、地方政府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以此调动各方力量,营造共同关心支持学校美育工作的良好氛围。”王登峰说。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