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教育统计

苏州市2016年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结果发布

来源:发布时间:2017-05-09 09:00浏览量:字体: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进入21世纪,基于未来人才与国力的竞争,世界各国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并力图通过质量监测来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15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出台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也正式拉开序幕。

  为顺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和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意见》的相关要求,受苏州市教育局和苏州市人民政府督导室委托,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北师大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持下,于2016年9月组织实施了全市第二次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经过历时半年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近日正式发布了第三方监测评估结果。

  165所初中的62727名学生参加测试

  据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负责人殷建华介绍,这是苏州第二次面向社会发布教育质量监测的结果,与去年相比,监测的范围更广,监测的内容更丰富。本次监测的年级为初中七年级和八年级两个年级,全市范围内共有165所初中经科学抽样成为样本校,其中139所初中的32999名初一学生、131所初中的29728名初二学生以及131名校长、1561名教师参加了测试。本次监测包括纸笔测试和电子测试。纸笔测试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其中七年级纸笔测试的学科有4门,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和科学;八年级纸笔测试的学科有3门,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电子测试除学生问卷外,新增了教师问卷和校长问卷,重点调查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学习负担、学习压力和学校的课程开设、条件保障、教师配备、学科教学、学校管理等相关因素。

  学业表现状况

  学生学业总体表现较好,且学生起点与发展状况优良

  本次监测采用量尺分数来说明学生的学业表现,量尺分数是根据学生在题目上的作答情况,采用项目反应理论模型得到的学生能力分数转换成的测验标准分数。学生在各个学科维度上的表现情况,是转换成百分制后的分数。从监测结果看,无论是初一、初二,学生的学业表现总体状况较好,七成左右学生的学业成绩在500分以上,15%左右的学生各科成绩均处于高分段(超过600分),能够灵活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情景中的复杂问题,具有较全面的知识储备和较高水平的综合技能。从起点差异和发展状况来看,2016年的初一学生学业表现优于2015年的初一学生;且经过一年的学校教育,2015级的学生在初二的学业表现有了较大的提升。(见图1)

   

  图1  2015年与2016年学生各科学业成绩比较

  从学科内容角度来看,2016年初一年学生掌握最好的是“语文-非连续文本阅读”、“数学-图形与转换”、“英语-句子理解”和“科学-人、健康、环境”,初二年级学生掌握的最好的是“语文-语言积累”、“数学-图形的性质”和“英语-词汇理解”。从能力角度来看,2016年初一学生表现最好的是“语文-解释信息”、“数学-运用规则”、“英语-记忆与识别”和“科学-了解”,初二学生表现最好的是“语文-运用与评价”、“数学-知道事实”和“英语-记忆与识别”。(见表1)

 

1 学科内容和能力维度得分最高指标及其得分情况

学科

初一

初二

内容维度

能力维度

内容维度

能力维度

语文

非连续文本阅读(88.4

解释信息

83.2

语言积累

84.8

运用与评价(84.8

数学

图形与转换(74.1

运用规则

75.7

图形的性质(59.5

知道事实

67.3

英语

句子理解(90.1

记忆与识别(78.8

词汇理解

87.2

记忆与识别(78.8

科学

人、健康、环境(86.4

了解

73.8

 

  区域间教育质量发展较为均衡,区域内部校间差异逐渐缩小

  本次监测根据学校隶属关系对10个市(区)进行了比较分析。总体来说,我市不同市(区)间初一、初二学生的学业成绩差异较小,四个学科的区域差异均在100分(1个标准差)以内,初一年级差异最小的是科学学科34分,初二年级差异最小的为语文学科42分。

  从对各市(区)内部不同学校之间学生各科学业总体表现情况的比较分析来看,半数以上的市(区)学生在四门学科上的校间差异均逐渐缩小,与2015年相比,教育质量和教育均衡状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多数市(区)从2015年的高质不均衡或低质不均衡转为了高质均衡,教育均衡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相关因素状况

  学习兴趣较高、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比例明显增加

  监测结果显示,2016年初一和初二学习兴趣较高、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比例较高。2016年初一学习兴趣较高、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5.3%和29.4%,分别高出2015年初一9.4和4.7个百分点。2016年初二学习兴趣较高的学生比例为46.3%,高出2015年初一学生10.4个百分点,在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比例上,2016年初二与2015年初一基本持平。(见图2)整体上来看,苏州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学习习惯也越来越好。对于同一批学生来说(2015级,2015年初一和2016年初二),经过一年的学校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但是学习习惯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图2  2015年与2016年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比较

  学生的家庭学习资源丰富度显著提升,家庭藏书量增多

  无论是家庭学习资源的丰富度还是家庭藏书量,2016年初一和初二均好于2015年初一。本次测评主要从家庭拥有电脑、网络等,以及家庭是否带学生去过少年宫、博物馆等方面测查了学生的家庭学习资源。2016年初一和初二家庭学习资源丰富的学生比例分别为31.2%、35.3%,比2015年初一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在家庭藏书量较多的学生比例上,2016年初一和初二分别为21.5%和20.8%,比2015年初一高出约4个百分点。(见图3)可见,苏州的家长已经意识到了学习资源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藏书,努力帮孩子营造更加适合的家庭学习环境。

   

  图3  2015年与2016年学生家庭学习资源比较

  师生关系和教师的一般教育行为明显提升

  监测结果显示,2016年初一和初二反映师生关系较好、教师教育行为较好的学生比例较高,明显好于2015年初一。本次测评主要从师生亲密度、师生冲突两个维度上测查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从教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等方面测查教师的一般教育行为。2016年初一、初二反映师生关系较好的学生比例分别为51.8%和51.6%,高出2015年初一约8个百分点。2016年初一、初二反映教师一般教育行为良好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3.9%和48.2%,高出2015年初一10个百分点左右。(见图4)可以看出,2016年学生对于师生关系和教师一般教育行为的感知明显好于2015年,说明学校和教师都更加关注良好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的创设。

  

 

  图4  2015年与2016年师生关系与教育行为比较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九成以上教师的心理状况积极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积极心理状态,从某方面来说比教师的专业而知识和教学方法更重要,其影响是总体的、社会的和长远的。因此,本次测试新增了教师问卷,从主观幸福感、心理弹性和情绪管理三个方面测查苏州教师的积极心理状况,从职业倦怠和职业压力两个方面测查教师的消极心理感受。

  测评结果显示,九成以上的教师积极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只有极少部分教师的得分较低,这也意味着苏州绝大多数教师没有特别值得担心的心理状况。在积极心理状况得分较高组,情绪管理能力较好的教师比例最高,达到了68.6%,说明苏州绝大多数教师具备了较强的情绪管理能力,能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在消极心理感受方面,绝大多数教师不存在消极心理问题,但仍有21.3%的教师职业倦怠感较重,7%的教师职业压力感受较大。(见图5)

  

 

  图5  苏州教师积极心理状况

  男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教师

  监测结果显示,苏州市男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教师。男教师在主观幸福感较高的比例、心理弹性较高的比例均高出女教师约10个百分点。而在情绪管理、职业倦怠和职业压力感受方面男女教师差异不大,女教师的情绪管理略高于男教师,职业压力感较重的比例也多于男教师。

  

 

  社会支持越多,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监测结果显示,社会支持状况不同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综合指标来看,社会支持较多的教师其主观幸福感较高、心理弹性较高、情绪管理能力较好的比例较高,职业倦怠较高的比例较低、职业压力感较大的比例也较低。可见,给予教师充分的社会支持,优化教师工作的心理社会环境,是教师心理状况积极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主要建议:

  学业质量监测的目的,是引导各地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教育现状形成全面、正确的认识,进而采取改进的措施,共同推动区域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根据此次监测结果,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建议:

  1.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策略,加强薄弱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等各方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均衡全面发展。

  2.高度关注教育质量均衡,树立“高质均衡”的发展目标,找出影响校间差异的关键因素,研制出优质、均衡发展路径,进而缩小市(区)内校间差异,促进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3.加强对教育发展具有典型表现的市区的追踪调研,并挖掘、推广典型地区经验。对表现较好的市(区)进行经验总结和分析,探索能够有效促进各类地区教育质量和教育均衡双提高的途径和方法,并加以推广。

  4.重视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培养,师生关系及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倡导家长积极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综合治理提升学生学业发展水平。

  5.关心教师职业感受,提供支持关爱,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尤其关注并促进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关心并重视教师的职业感受和心理健康状况,缓解教师的工作负荷,优化教师工作的社会心理环境。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