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国际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实现路径。2021年10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提高质量为主线,提出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的任务;2022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其中提出“鼓励职业教育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当前职业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全方位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表征、行动策略及路径,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聚焦内涵,把握要义
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将国际先进职教理念与国际合作交流的优秀成果融入职业教育教学、科研与服务的动态过程。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是不是高质量的,取决于国际化发展是否把握住政治、经济、文化内涵要义,是否在这三个方面取得了成效,如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跨国跨境传播技术技能、服务跨国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当地就业创业、促进中国文化传播与中外民心相通等。
政治内涵:有助于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平等协同发展。不同政治形态与价值体系下,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理念、内容、路径、方法、管理形式、培养目标存在很大差别。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其本质是平等协同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理应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忽略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差异,通过推进世界范围内的高质量交流合作,促进各国职业教育平等、共同发展,服务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诉求;不同意识形态之间共享优质职教资源,互学互鉴、优势互补、平等对话、各取所需,以解决因差异导致的分歧。
经济内涵:有助于服务全球经济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化与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它不仅是一个国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且还要服务本国企业海外发展对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还应服务于全球经济共同发展,对促进国际就业、助力输出国当地经济发展、增进当地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教育国际化首先通过立足输出国的产业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境外办学、境外培训、中外合作办学等国际化办学项目合作交流过程中全程融合产业链,量体裁衣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有的放矢培养当地所需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对标找差制定国际通用的专业课程实训标准,输出的国际化人才能够传播技术技能,解决跨国企业的技术问题,主动融入当地社会,服务并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文化内涵:有助于促进中外民心相通。2016年,教育部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以推进民心相通,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拉紧人文纽带,促进各国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心灵相通”。民心相通了,共同语言就多了,文化冲突就少了,彼此之间就能够互相欣赏、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为促进民心相通,我国通过与相关国家发起互办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等国际文化活动,为各国展现各自民族特色提供舞台,以此增进相互了解,激发文化共鸣,这为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民意基础,走出了民心相通的第一步;职业院校举办的国际合作办学、国际师生交流、国际论坛与讲座、国际职教赛事等国际项目带来的文化互融与交流,让世界切实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多姿多彩,从而产生了解中国的兴趣;“孔子学院”“鲁班工坊”“丝路学堂”“中药堂”等“走出去”的教育品牌,传播了中国传统与新兴技艺,让世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增进民间交往和理解、促进民意相通、加强不同文化间对话提供有力支撑。
搭架子定规矩,健全发展机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机制、灵活的风险应对机制、同频共振的协同机制,抓住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外部表征,才能确保国际化发展是高质量的。
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在宏观层面,需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国际教育合作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建设工作,完善国际合作项目的准入机制、质量监控机制及退出机制。科学有力的政策规范和法规既可以正确引导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方向,也能为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在中观层面,需要省级主管部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协调上级主管部门与下级职业院校,引导、监管各种国际项目的优质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政府在政策、规章制定过程中需综合考量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路径与本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国际项目及资源的平衡性、服务当地企业“走出去”的有效性,以及对已有国际项目的全过程有效管理。
在微观层面,职业院校应对本校国际事务管理部门进行调整、优化乃至重构,明确不同部门在国际化中的具体分工和责任,提升学校层面的工作效率。这就需要成立专门的国际事务部门,完善和健全国际事务相关制度如国际项目协议机制、负责人机制、监控机制、激励机制、交流生选拔机制、保障机制等。国际项目协议机制和负责人机制应对项目合作框架及主要内容进行明确规定,确保国际化培养项目能具体有效落实;监控机制应从校、院、系部等层面对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及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实时监控项目活动质量;激励机制可通过将负责国际项目管理的二级部门及参与国际项目的教师业绩纳入部门绩效考核、教师绩效考核及职称评审体系达到激励效果;交流生选拔机制涉及交流生的选拔及课程学分互认;保障机制从财务上保障国际项目平稳进行,也保障学生出国学习期间的各项权益。
建立灵活的风险应对机制,首先需从思想上认识到,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会不时出现各种风险并带来巨大挑战,只有不断创新国际化发展模式,才能确保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平稳推进。其次需在行动上积极应对,职业院校应健全风险应对机制,不断完善外事接待、外教管理、国际生培养及管理、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留学生等国际事务管理模式,改变工作思路,革新教育技术手段,有效利用数字化技术、在地国际化模式创新内部管理,以新方法、新路子积极应对新风险。
建立同频共振的协同机制,需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全球、全国、全省范围内推动职业院校与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及其他职业院校间的协同发展,同频共振,多方协调,各取所需。
首先,大力推动国际间协同发展。一方面引进国际先进经验与优质资源,建立院校之间的院校标准互通、学分互认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国家间职业院校师生交流,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协同推进国际化办学,与国外高校一起构建国际职教发展协同体系。另一方面大力加强与国际联盟、国际社会组织、跨国企业等的合作,加大与“一带一路”“金砖”等国家优质资源的双向交流,共建国际职教发展协同体系。
其次,大力推动国内校企协同发展。各职业院校需要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做大做强专业群,紧密对接当地产业,主动联手“走出去”企业,协同行业协会,建立职业教育理事会,共同构建职教集团,通过职教集团实现校企行的深度合作,互惠互利。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创新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职教品牌,将专业建设为业内认可、培养人才为业内赞赏、能够为行业企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创造充分社会经济效益的一流专业。
再次,大力推动国内校际协同发展。国际化发展靠单枪匹马难以形成大的品牌效益,产生的影响也不够深远。如果在相同、相近专业领域具有优势的院校强强联合、共同发展,其辐射作用将更加明显。如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在飞行器维修专业强强联手,合作共赢开展国际化办学,充分发挥每一所学校的资源优势,必定能够带来飞行器维修专业的国际化品牌效应。
强基础补弱项,狠抓内涵建设
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应以内部表征为抓手,针对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通用职教标准、高水平国际化师资团队、服务当地外向型经济发展、打造中国特色职教品牌几个方面,强基础,查弱项,补短板,抓整改,促提升,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内涵建设。
构建符合国际化企业需求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要重新构建并深刻把握全面开放背景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素质模型,实现人才培养定制化。在国家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社会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国际化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需顺应新发展格局,制定符合国际化企业需求的国际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量身打造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熟悉国际惯例和规则、具有国际视野、深刻了解中国国情的德才兼备的“技能+语言”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过制定并实施“职业化+专业化+外语交流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企业海外发展所需的在海外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国际化人才。
开发国际通用的职教标准。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要以国际通用为目标,对接国际先进标准进行专业建设,逐渐走向世界舞台,形成掷地有声的中国职教标准影响力,以“洋为中用、我为他用”的标准建设路径,做大做强中国职教标准体系。2023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其中提出的11项重点任务中,2项为国际化建设任务,明确要求“开展具有国际影响的职业教育标准、资源和装备建设”“建设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职业学校”。以开发中国特色焊接专业标准为例,其国际标准包括轨道交通焊接质量体系认证EN15085(欧标)、焊接质量体系认证ISO3834(国际标准)、焊接技术人员认证ISO14731(国际标准)、焊工认证EN ISO9606(欧标&国际标准)、焊接指导教师DVS1157(欧标)等,可以对上述标准进行本土化改造,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焊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推广中国特色标准上,抓住中国的轨道交通、杂交水稻、智能制造等海外优势产业、标准体系和话语权,逐步加强与国际标准对接的渠道,同步参与到相关职业标准的制定体系,开发国际通用的专业标准与课程体系、配套教学资源与教学装备,推进职业院校特色专业标准及课程体系国际认证、推广与应用工作。
建设胜任交流合作的高水平国际化师资团队。国际化师资是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也是保证国际化教育教学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师资队伍国际化才能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中国职业教育才能真正走向世界。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后疫情时代的在线教育、教育的职业适应性等都对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打造一支具备国际视野、专业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智能素养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一方面可以通过聘请外籍教师或者有海外经验的专业教师,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整体层次和水平;另一方面也需加大本土教师的培养力度,从制度上完善教师国内双语培训与海外交流培养机制,打造“专业教师+英语教师+行业导师”团队。
服务当地外向型经济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化肩负着服务国家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神圣使命,因此职业教育国际化要高质量发展,其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等都需与外向型产业融合,以服务当地外向型产业发展为导向,紧跟外向型产业发展趋势,培养具有跨界迁移能力的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依托外向型企业的真实海外项目,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活动,这既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形成品牌影响力的必然路径。
打造中国特色职教品牌。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之路,是其做大做强的明显特征,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是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生动写照。中国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借鉴、摸索、发展、壮大的过程,已经逐步形成了具备理论根基、具有实践经验、彰显中国特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化职教品牌“鲁班工坊”,它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服务输出国当地企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鲁班工坊”开发的国际化教学标准经核准认证已纳入英格兰国家普通和职业学历框架,实现了中国职业教育标准进入英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新突破。“鲁班工坊”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建设海外学习中心,开展多层次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所需、符合中国企业用人标准的本土化人才。但总体而言,类似职教品牌在数量上还屈指可数,且国际通用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标准数量也远远不够。因此,中国职教还需要在中国特色和品牌建设上下功夫,在内涵质量上做到有口皆碑,让职业教育成为中国教育“走出去”的名片。
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趋势,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职业教育做大做强的必然结果。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质量,是职业教育领域落实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行动举措,也是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合作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程度明显深入,但还需继续打造中国特色职教品牌影响力,在国家职业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完成从最初的规模扩张到高质量发展,再到形成国际影响力、走向国际舞台的完美蜕变。(作者赵迎春、解芳系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龙谦琪系长沙市雅礼中学教师。本文系2023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高质量视域下湖南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XSP2023WXC053]”研究成果)
来源:《神州学人》(202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