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伴随着传统文化持续升温近年来家风家训的研究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成果骄人。国家图书馆以“家风”命名的图书大约有20余种,涉及到“传统家风”“新家风”“名人家风”“伟人家风”等等;国家图书馆以“家训”命名的图书则更多达近400种,既有传统家训(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及其注解,也有家训名言、故事等集萃,还有当代家训、国外家训等。中国知网中,以“家风”“家训”为主题词的期刊文章在2000年以前大体只有个位数,而新世纪以来相关研究成果明显增多,2014年是重要分水岭。2014 年至2017年的四年间以“家风”为主题共收录1906篇文章,平均每年为476.5;2000-3013年的十四年间共收录370篇文章,平均每年为26.4篇;以“家训”为主题的文章中,2014-2017 共收录1139篇,平均每年为284.8篇,2000-2013年共收录711篇,平均每年为50.8篇。总体而言,我国家风家训研究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家风家训的本体研究得到加强
1. 家风与家训基本概念
家风又叫门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繁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道的总和,(曾钊新,1986)是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所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一种风尚和作风。(罗国杰,1999)作为概念单独,家风一词出现最早见于西晋,与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息息相关。(徐梓,2014)家风原本主要是指世家大族的学术传承,后来演变为一个家庭或家族在世代繁衍过程中逐渐积淀演进而成的较为稳定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文化氛围、精神风貌的总和。(党刘栓,2015)
家训是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是强调尊祖宗、孝父母、和兄弟、严夫妇、训子弟、睦宗族、厚邻里、勉读书、崇勤俭、尚廉洁;以家庭伦理为主体,以勤俭持家为根本,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成德。(陈来,2017)家训从形式上大致经历了从口头训诫到建章立制的变迁(杨威、张金秋,2017),先秦家训停留于口头说教,两汉时期从训诫活动到文献形式,六朝时期从非规范性家训到规范性家训。( 徐勇,2017)中国家训文化在教育对象上具有从贵族向平民发展的特点,在教育内容上有从重道德到重视道德、治生并重的发展特点,在表达形式上具有从只言片语到成文成系统发展的特点,在表现形式上具有从粗糙到细腻发展的特点。(党红星,2006)
2. 家风家训的本质属性及关系
家风家训与传统以儒家为主体的价值观念息息相关,家风“规制着家之存在的道德气象和家之传承的价值方向”。(王常柱,2017)“仁”“义”“礼”“智”“信”及其相关德目是传统家风的道德价值取向;(周春辉,2014)具体来说,“以群体主义、整体主义和精神追求为值取向……以人生价值、婚姻价值、职业价值、政治价值为基本内容,以家庭和睦、子孙贤达为价值目标。”(顾莉,2016)中国传统家风具有传统性、普遍性、潜在性、约束性、实践性、绵久性、局限性等特点。(镡鹤婧,2017)家训既有其约束性和权威性的一面,故可纳入“宗族法”( 徐勇,2017),或将其放在“家政文化”序列之内(赵秀玲,2017);更有其教育性一面,属于“家教的教本”(谢扬举,1998)或伦理教科书(段文阁,2003),专门为教育子孙而撰写的“训导之辞”,是“修身齐家、为人处世道理最基本的方法”和“教育子女最基本的形式”(牛志平,2012)。
“优秀家训文化重视家庭子女及后辈人道德品质的养成与人格修养,在构建家庭内部关系中倡导敬老爱幼、长尊有序的家族团结精神,在国家观念上把家庭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处理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中则彰显出“和合”的传统文化思想。”(李庆华,雷方,2017)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家训体现了中国人的人文精神:“对人的重视”,“重视人的幸福与努力”,“强调的是家族或家庭人伦和谐的幸福”,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只争自由”精神。(谢扬举,1998)家风、家训、家规、家教等概念内涵交织,家风通常以生活经验、实践智慧等形式蕴含于家训、家规、家谱等文献之中,也以实践理性的样态渗透在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之中。(党刘栓,2015)相比而言,家风具有更上位的概念,家规、家训、家教都是家风的表现形式;家风蕴含着家规和家训的精神,是无言的家规和家训;家风本身就是一种耳濡目染式的家教;家教既是家风的传承方式,也是家风的构成部分和体现。(李建华,2014)“家训表达一个家庭的基本价值观,家规是家庭关系与活动的具体规范,二者常常互通互见”。(陈来,2017)“家训是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特有形式”,内容广泛,重点是修齐治平。(赵毅、马冲,2017)家风家训都服务于家庭建设和人的成长,家庭是“本”,家教为“术”,家风乃“魂”。(栾淳钰、王勤瑶,2016)
二、家风家训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不断拓展
1. 继续开展重点家风家训研究
《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氏家训》等一直是传统家风家训研究的重点内容,近些年《钱氏家训》和江南郑氏家族家风文化格外引起关注。江苏无锡钱氏家族因出现神奇的“人才井喷”现象而著称,《钱氏家训》可堪称我国传统家训的一个重要文本,“其思想内容大多可以为当今社会所继承和弘扬”。(肖忠群,2016)有人从文化学的角度重点研究了江南郑氏家族的家风文化,分析了宗祠等物质文化;冠礼、婚礼、丧礼、祭礼,饮食起居通礼等行为文化,尤其《郑氏规范》所代表的制度文化及其背后的精神文化,《郑氏规范》可堪称为理学家儒学救世理想的一个标本,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一部罕见的完备的家族法典。(徐友龙,2017)
2. 深度挖掘家风家训中的有益思想内容
传统家训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修身、齐家、处事、治学等内容,除此之外还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内容,如经世致用、廉洁思想、绿色发展等。处世方面主张:爱众亲仁,博施济众的博爱精神,救难怜贫、体恤下人的人道思想;近善远佞、慎择交游的交友之道;好生爱物、物人一体的和谐意识;中和为贵、文明谦恭的修养观。(陈延斌,2001)立身方面强调:诚信立身、诚信交友、诚信为官、诚信经商。(宣璐、余玉花,2015)“廉洁”“廉政”方面体现:崇俭抑奢,节制欲望;量入为出,不吝不奢;取之有道,以义制;公私分明,为公去私;反贪反贿,拒腐防变;乐善好施,爱国济民。(肖群忠、李营营,2017)
“治生”之道在诸多家训中都有所体现,所谓“治生”即怎样取得、保持和增殖私人财富,包括治生之道和治生之策两大部分,重点是“勤于农事”和“俭以持家”两大方面的内容。(吴传清,2000)此外,中国家训中的环境伦理教育思想也非常宝贵,强调要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重视万物生命价值,倡导爱护万物生灵观念,善于利用环境资源,重视维护居住区域的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生产环境,以免家园遭到破坏。(王长金,2005)
3. 区域家风家训得到重视
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家风家训既有共性、全国性也有个性和区域性。安徽东至县周氏和山西闻喜县将裴氏等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都与其注重家教家风有关。东至周家家风注重培养道德、重视教育、力勤正业及朴素节约。(程莉,2017)闻喜县裴氏家教归结为“四教”:注重早教,抓好启蒙教育;注重身教,强调先人要做出良好的榜样;注重书教,引导家庭编纂家训家规家诫,并纳入家谱。(崔伟,2017)四川成都东山客家人对于家风的重视和传承已深深地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注重神联、祖牌、族谱家规以及传承人等有形载体,还注重民谣、俗语、山歌、节庆、婚丧嫁娶仪式等无形的文化载体(苏东来,2017)。浙江省家风家训呈现出自身特征,近年来得到了深度的挖掘和整理,在现代转化过程中当地比较注重将传统家风家训与现代公民建设的结合,注重弘扬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价值,并且注重与建构新型村规民约相结合。(陈寿灿、于希勇,2015)
4. 研究方法与视角有了新的突破
家风家训研究在继承有的文献研究、经验分析、辩证思维等方式基础上,采取了一些新的方法,借鉴了一些新的理论框架。有人采取了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词频统计发现我国传统经典家训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家庭秩序:重视以家庭核心人际关系为主的人际秩序,以家庭生活关系为基础的生活秩序,以儒家伦理为根基的心灵秩序。(郑秀花,2015)从研究视角来看,有人借鉴了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对家风进行了新的认知,认为“家风惯习是家庭成员在家风场域下对客观环境进行主观调适所形成的性情倾向,它的生成既是社会因素、文化因素与家庭成员心理因素相互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家风场域加以维系和改造的过程。”(杨威、刘宇,2017)还有人从文化学研究视域审视了“江南第一家”家族家风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弘扬问题。(徐友龙,2017)
三、注重家风家训的内在价值及当代转化研究
1. 家风家训回潮的原因探析
家风家训是当前人们热议话题,之所以如此其实是在对当前家庭道德领域出现的诸多突出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是家庭伦理的现实危机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对家庭美满的伦理审思。(路丙辉,2014)传统家风家训之所以仍有其强大生命力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形成了对家族的深厚情感,自古以来重视家族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注重家教家风的传承;同时,与家风在方法上的柔性特征、在内容上注重人伦教化有关。(王立刚,2017》)
家训既是中国传统社会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承载着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职能。(洪明,2010)家训家规的首要功能是“齐家”,其次在于“修身”,在对家庭进行有序治理的过程中,约束个人行为、养成良好的德性养成。(陈来,2017)家训在指导家庭、家族代代延续的基础上也为治国安邦平天下提供了价值基础,包括以“修齐治平”学说为根本政治伦理价值,将治家和爱国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相统一的社会伦理价值,以及注重家业治理和家庭和谐的家庭伦理价值。(陈荟芳,2017)很显然,利用家风家训的教化功能可有助于家庭治理和社会治理。
2. 中国传统家训价值观有其独特的实现机制
家风、家训的教化功能之所以能实现主要有五方面原因:一是权力来源的权威性和法定性;二是成员心理的认可度;三是土地转让的制约力;四是监督管理的全族化;五是生活范围的局限性。(高扬,2017)家风、家训的教化功能是在下列机制下实现的:首先,以父家长制、等级制为核心的家族管理机构是价值目标实现的前提。其二,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是价值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其三,刚柔相济、言传身教的家庭教育方法是价值目标实现的具体途径。其四,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家训文本是价值目标实现传承的载体。
从具体形式看,家训的教化方式包括:举行经常的训诫仪式;建立定期的“民主生活会”制度或通过聚会进行彰德抑恶的规诲;填写《功过格》,以知非改过;运用诗词歌诀、格言箴语对子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刻石立铭,时时对照检查;“陈达世故”的实践锻炼,以增长处世经验。(陈延斌,2001)
3. 家风家训的阻抗因素
近现代以来,中国家风先是备受指责和非难,之后是怀念和向往,经历了撕裂、沉寂、苏醒、复兴等历史境遇。(王常柱,2017)当前传承家风家训的外部条件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一面。一方面,民众对家庭在社会建设、家风在家庭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另一方面,父母一方缺失现象较为严重、成才教育重于成人教育、家风受到世风冲击、优良家风亟待培育和弘扬、家风和家训文献在现代家庭中的传承不够等突出问题。(张琳、陈延斌,2016)
家庭自身问题不容忽视。当代中国家庭经历着人口与家庭的双重变迁,且内嵌于社会转型之中。家庭规模小型化与结构简化、家庭人口老龄化及相应的居住模式变化、非传统类型家庭大量涌现等是我国当代家庭户变动的主要趋势。(彭希哲、胡湛,2015)家庭自身的变化对家风家训的建设带来一定的挑战,但更为具体的阻抗因素体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致使良好家风出现偏移,“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现象的普遍存在阻断了良好家风的传承,离婚率的攀升使家风家教遭遇挑战。(张红,2015)
四、重视家风家训与核心价值观关系研究
1. 传统家风家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和魂
家训家风因其与核心价值观的同源共生性和相融性,同时因其传承方式和教化功能的日常化和潜默性,使其在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实现过程中能够发挥转化器和推进器的作用。(高永强,2017)从内容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12个词在传统家训中都能找到对应之处。(金莉黎,2015)家风家训在形式上能够促进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能够真正实现其“落小,落实,落细”的内在要求。
传统家风家训是“传统核心价值观下落和民间价值观提升的桥梁”,统治阶级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家训的形式濡化一代代中国人,形成了古代中国独特的政治文化。(刘东升,2014)其优势明显体现在三方面:采取最贴近大众生活的教化方式,注重亲情的濡染和感化,注重在人伦日用潜移默化。(潘玉腾,2017)中国传统社会里,优良家风往往起着践行和培育儒家核心价值观并为践行儒家核心价值观提供实践路径、行动方案的伦理妙用。德善立家、耕读传家、勤俭望家、和谐兴家以及家国同构、利国利家构成中国传统家风的主旋律与主基调。(王泽应,2015)中华民族优秀家风传统中,睦亲勤俭的治家之道、蒙以养正的教子之方、重品崇德的修身之法、亲仁济众的处世之则等,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资源。(张琳、陈延斌,2016)
2. 现代家风家训建设需要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
仁爱、忠孝、民本、慎独、中和等传统价值在中国历史中曾发挥巨大作用,也是目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沃土。但传统家训中也有一些糟粕需要摒弃,尤其不利于现代公民的成长。为此,中国的公民教育既要基于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又要直面中国伦理文化的问题,才能建立具有中国伦理文化底蕴、符合现代公民理念的中国公民教育完整体系。公民教育的具体内容:集体利益优先基础上的个体权利意识教育;“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民主法治教育;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刘霞,2015)在汲取精华的前提下,可采取直接拿来、重新阐释、相提并论等融会手段。(赵冰波,2016)
研究家风家训,最终还是为了当下家庭和社会建设,也就是建设适合当下面向未来的好家风。其基本要求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体现优秀传统家风特质的、承继革命红色家风的、与当下社会家庭生活相适应。(白海燕,2016)其基本方法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批判、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乡土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的统一。(陈桂蓉,2016)
3. 现代家风家训建设的具体路径
在当代中国,应积极探索通过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即家风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家风建设要吸收中华传统家风的精髓、家风建设要与党风建设同步推进、家风建设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镡鹤婧,2017)
首先,构建现代家风家训,需要借助于传统家风家训的内容和形式,如传统家训所蕴含着修身观、治家观、处世观等内容,以及所含着日常训诫、家训制定、仪式规训、家风熏陶等方法。(王易、安丽梅,2017)其次,构建现代家风家训,需要借助于传统家风家训所具有的大众化、生活化、通俗化以及仪式性、情感性、日常性等优势,把抽象化的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社会成员的日用常行。(潘玉腾,2017)注重“上行下效”和“潜移暗化”的“风化”作用。(郝亚飞、李紫烨,2015)再次,构建良好家风家训,需要领导干部要带头倡行家风建设,加强家风建设的宣传教育。(党刘栓,2015)以促进当代家风“场域—惯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步与契合。(杨威、刘宇,2017)最后,构建现代家风,需要探讨中国好家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源滋养机制、价值涵养机制和实践弘扬机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白海燕,2016)(洪明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