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从此中国家庭教育有法可依,以合法的姿态进入人民生活。这一立法将会载入史册,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2021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双减”背景下出台的《家庭教育促进法》,自然肩负起落实“双减”的重任。“双减”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宗旨一致,都是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庭和学校应协同确立孩子的教育价值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减少“短视化”“功利化”,把重心放在“育人”上,教育部门要对家长进行正确的指引和赋能。
价值引领,指引家庭教育新理念
《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家庭是落实“双减”的关键一环。
家庭教育的价值观
“双减”政策出台后,很多家长还是存在一些质疑和不安,不少家长或许更为焦虑。有的家长通过各种途径聘请私教给孩子在家补课,有的精选各种复习资料给孩子加餐。家长的焦虑已成为一种惯性,家庭教育需要打破这种惯性思维,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双减”的根本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家长最需要确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成才观,重新审视父母的角色定位,重构和谐美好的亲子关系。家长需要重塑家庭教育的目的观:关注价值塑造,把成为有用的人作为目标,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关注身心素质,把身心健康的人作为目标,培养孩子健康的作息和达观的心态作为目标;关注生命质量,把有情有趣的人作为目标,培养孩子的人生爱好和审美意趣。家长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从“监督者”“旁观者”变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伴者”和“守候者”,良好的亲子关系大于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是真正让“双减”政策落实的关键。
家校关系的边界观
现在社会中有两种比较畸形的家校关系,一种是家长对学校教育不信任,导致家长在课后对学生进行“压榨式”的课后补课学习,学生学习变成以家庭为主、学校为辅的模式;另一种是家长对学校教育完全托付,认为孩子的成长全部是学校的事,老师应该对孩子的成长完全负责。其实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和学校共跳一支“双人舞”,父母给予孩子生命,老师给予孩子精神滋养。在学业方面,以学校为主,在品德、人格方面,以家庭为主。家庭教育法的出台,可以强化家长们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承担起做父母应有的教育责任。同时学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家校共同推进“双减”。
强化培训,赋能家庭教育新力量
《家庭教育促进法》是通过法律的形式告诉父母,如何当一名合格的家长,引导家长按照科学的方法和理念教育孩子。学校要对家长进行指导,家长自身也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力度
一个老师营造的家校关系影响一所学校的社会声誉,一个老师的家校沟通能力往往会影响一所学校的外在形象。家校沟通能力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技能之一,教育局将增强对学校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培训力度,逐层渐次对全区教师做好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培训与考核。目前,我区有家庭教育指导师近200名,“林老师”讲师团志愿者15名,苏州市德育名师工作室4个,包括刘群英苏州市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金梅芳苏州市心理教育名师工作室和郭青林苏州市心理教育名师工作室、李岚苏州市心理教育名师工作室。学校也要配备相应的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向家长提供专业化的持续性的有针对性的服务。
提高家长教养能力的培训力度
孩子的道德品格是家长素养及教养方式的综合体现,家长的教育能力非常重要。家长教养能力培训在成为家长之前需要,成为家长之后更为急迫。家长的教养理念和方式,很多是从自己父母身上习得,或者通过零散的途径获取,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家庭教育促进法》是一部充满温度的法律,它的颁布全盘设计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目前相城区各校都设有家长学校,不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开设家庭教育讲座。这些活动将进一步规范设计,对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育儿知识的弥补、教养技能的培养真正受益。
协同构筑,赋予家校教育新能量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一大亮点,是设立专门的“社会协同”章节,要求相关的组织机构都要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和服务,要在全社会构筑协同支持系统。相城区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共读经典,塑造价值底蕴
相城区教育局协同妇联组织、关工委等开展的“千名教师进社区”活动,走进每所学校所在的辖区、图书馆、社区开展亲子共读活动。我区以刘群英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为抓手,三年来开展了一系列亲子共读活动,共读内容包含文学经典、优秀电影、家风家训等,在区内中小学生家庭掀起亲子阅读的热潮。引导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经典,亲子共读共谈,感悟“忠诚”“光荣”的家国情怀;体悟“仁爱”“孝亲”的伦理道德,体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为孩子理想品格的养成奠基。
关注时事,形成大局观念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从小需要形成主人翁意识,脑海中要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互联网时代很多孩子沉迷网络不能自拔,他们缺少对他人的关心,对真实世界的关注。面对疫情突袭的纷繁世界,在“双减”背景下,家校要引导孩子关心社会、关注时事、关爱他人。在2020疫情期间,相城区教育局组织了“敬畏生命·关爱自然”的主题活动引导孩子关注大事件、形成大格局;2021年组织的“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爱国爱党,奋发有为的报国之心,为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奠定基础。
参与劳动,培养劳动能力
以家庭和学校为阵地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从小意识到“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劳动任务”“每个人都是对家庭、学校、社会有贡献的人”,从劳动中感受自我的价值感和归属感,养成责任意识,培养劳动能力。目前相城区每所学校都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形成各具特色的劳动教育方式,劳动教育成果显著。今年各校还与区域内的大师工作坊建立合作,如缂丝、草莓种植、家具文化等,将社会力量引入学校,真正形成家校社协同与人的良好局面。同时学校还鼓励中学生积极参加社区、公益组织等志愿者活动,进一步培育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按时运动,塑造强健体格
近年来我国学生的体质连续下滑,近视率居高不下,这与长期以来学校教育重智轻德、家庭教育溺爱多磨砺少息息相关。“双减”之后,相城区学校在“5+2”课程中增加了体育锻炼特色项目,如太极拳、五禽戏、武术等,每天锻炼一小时。指导家长将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必修课,培养孩子运动习惯、磨砺体育精神,塑造强健体格。
知行合一,注重实践能力
相城区每年7月开设的“七彩假日--未成年人走读相城”系列活动已举办多年,家长和孩子走进第二图书馆、太平书香小院、冯梦龙纪念馆、御窑金砖博物馆等品味书香、感悟先贤精神;家长和孩子去北太湖公园、望亭稻香小镇田野等亲近自然,去科技馆、博物馆参观探究,都可以丰盈孩子的精神世界。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家庭教育促进法》是带有中国特色的一部法律,对传统家庭教育理念带来冲击,可借鉴的经验少,需要一定时间的实践积累。相城教育在“双减”背景下,尊重家庭教育的自身规律,不断探索为“促进”家庭教育而进行的“指引”和“赋能”。(相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耿昌洪
)